信纸。
厚厚一沓,用普通的白色棉线仔细捆扎着。
纸张早已不再是白色,呈现出一种不均匀的、脆弱的焦黄,边缘卷曲磨损,像秋天枯萎的落叶。
露在最上面的一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
那字迹,清瘦、工整、带着一种近乎刻板的认真,笔锋转折处却透着一股不易察觉的力道。
是我熟悉的字迹。
沈知远的字迹。
目光落在最上方那几行字上,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瞬间烫伤了我的眼睛:“9月1日,晴。
开学第一天。
她在榕树下站了很久,仰着头,阳光穿过叶子落在她脸上。
像一幅画。
想走近,说‘同学,需要帮忙吗?
’……但最后,只是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教学楼拐角。
我还是不敢。”
“10月15日,阴。
图书馆靠窗位置。
她又睡着了,压着物理练习册。
睫毛很长。
窗玻璃上有雾气,我用手指……偷偷在旁边写了她的名字缩写,又飞快擦掉了。
怕人看见,更怕她突然醒来。
我还是不敢说话。”
“3月8日,小雨。
地铁C口。
雨很大,她没带伞,缩在很小的檐下,袖子湿了。
书包侧袋明明有伞(蓝色的,上面有个卡通猫)。
为什么不用?
犹豫了很久,想把自己的伞递过去……她挤上了进站的地铁。
我终究没敢上前。
只记住了她手腕上那道细细的旧疤。”
……4.每一行字,都精准地对应着素描本上那些凝固的瞬间。
每一个日期,都清晰地指向那段我以为只属于自己、却早已被另一双眼睛默默记录的青春。
原来那些画,并非凭空而来,它们诞生于这些滚烫却只能深埋地下的文字之后。
十年。
整整十年。
一个沉默的旁观者,用目光和画笔,在我毫不知情的世界里,固执地描摹着我的轨迹。
一股巨大的酸涩猛地冲上鼻腔,视线瞬间被涌上来的水汽模糊。
握着这叠沉重信纸的手,抖得不成样子。
那些“不敢”,像无数根细小的针,密密麻麻扎进心里。
原来那些我以为被遗忘的、平凡无奇的瞬间,在另一个人的世界里,竟是如此清晰、如此重要,却又如此……遥不可及。
他到底是谁?
十年前那个沉默的、只敢躲在角落里的少年?
就在这时,一阵极其轻微、几乎被风吹落叶声掩盖的脚步声,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