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月把那一摞碎纸和毛笔放进背篓里,墨汁怕洒了,就让老二自己拿着。
付了钱给陈掌柜后,他们约定了明天再来卖下一批蜡烛。
她背上竹篓,走出了铺子。
老二摸着手里的墨汁,还有些不敢置信,自家亲娘居然花了120文钱买了毛笔和墨汁。
陈九走了一段,见儿子没跟上来。于是回头:“傻孩子,不过一支毛笔,一竹筒墨汁,看你稀罕的!”
老二抬头,他鼻尖、眼眶红红:“娘,我……”
陈九月叹了声气,摸了摸他的头:“娘一直都知道你从小就渴望能去念书。怪娘以前糊涂,只想着帮衬大房的孩子读书,忽略了自家的孩子。
现在好了,咱们分家出来了,以后赚了钱也不用上交老宅公中了。娘现在有很多赚钱的主意,等娘以后攒够了钱,就送你们去读书。
家里五个孩子,只要有想读书识字的,娘都送!只是现在,家里还没有那么多钱,委屈你们要再等等。”
老二呆愣愣地问道:“娘,您说得是真的吗?您,您真的愿意供儿子去念书?”
陈九月点头:“娘说话算话。”
老二惊喜地抹了一把欲落不落的泪珠:“娘,其实孩儿现在能认不少字,我也可以先教哥哥和弟弟妹妹们的。
我以后一定好好听娘的话,帮娘做更多的蜡烛,娘叫我做什么,我就什么,我一定好好孝顺娘……”
“好了好了,先别说这些了”陈九月看了看天“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得去采买不少东西。走了,先去粮铺看看。”
……
母子俩人来到了米粮油盐一条街。
粮铺外面立着一块木匾,上头写着各种粮食的售价。
大白米18文一升。
大白面13文一升。
糙米12文一升。
黄陈米10文一升
陈面8文一升
荞面6文钱一升
粟米3文一升
黍米2文一升
黑米2文一升
黑面2文一升
米糠1文一升
鸡蛋3文钱2颗。
这个物价怎么说呢,给陈九月第一感觉就是,不算高也不算低,还在能接受的范围。
她是真的吃不下那些黑米黑面,之前吃了荞面,口感也不好。
粟米,也就是小米,早餐煮粥吃好不错,还养胃。混着白米煮二米饭也不错,单煮干饭,她真有些吃不惯。
在穿越来之前,她的主食就吃惯了米饭的,偶尔也吃点面食。
她看了看自己,看了看儿子,在心里估算母子两人能背多少粮食。
除了粮食,一会儿还得去买点肉和布。
还有儿子去求亲用的聘礼。
想想都觉得母子俩的运力不够,待会儿肯定还要让牛车运到小牛村。
眼看就要到午时,钱老四的牛车就要回村了。
陈九月快速地买了20升大米,10升面粉,10升粟米,鸡蛋30颗,花了565文钱。
母子俩急匆匆地背着这些粮食回到西门外,钱老四的牛车上只有两个看着眼熟却叫不上名字的大牛村妇人。
钱老四看到母子俩,脸上笑呵呵的:“哟,明大他娘,篓子都塞满了,买的不少啊!这时间正好,再等一个人就回去了。”
陈九月母子把粮食放在钱老四的牛车上,她擦了一把脸上的汗:“钱四叔,我这还有些东西没买,要再回城一趟,您还能等会儿吗,待会儿还要让您受累把我们送到小牛村。”
钱老四抽了一口旱烟,脸上笑出褶子:“成啊,老规矩,东西多的要多算一个人的车费,到小牛村每人加一文。”
陈九月毫不犹豫:“成,都按规矩来,我再进城采买些东西,您千万等我回来。”说完转身对老二道:“老二啊,你先在车上看着咱们的东西,娘再回去买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