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拯救大明从拒绝就藩开始》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朱棣”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棣徐妙云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坏消息:我穿越了好消息:穿越成爽文男主,大明燕王judy劲爆消息:我公开喊出争储夺嫡我爹,老朱更劲爆:“贬为庶人!逐出族谱!给他十亩地,一间泥坯屋!子承父业,给咱做农民去!”……我,农民Judy!开局十亩地……......
主角:朱棣徐妙云 更新:2024-03-11 07:4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徐妙云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拯救大明从拒绝就藩开始》,由网络作家“朱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拯救大明从拒绝就藩开始》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朱棣”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朱棣徐妙云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坏消息:我穿越了好消息:穿越成爽文男主,大明燕王judy劲爆消息:我公开喊出争储夺嫡我爹,老朱更劲爆:“贬为庶人!逐出族谱!给他十亩地,一间泥坯屋!子承父业,给咱做农民去!”……我,农民Judy!开局十亩地……......
小院。
杏树下。
朱棣摆弄着犁。
前世,往上数两代就是泥腿子,小时候回农村,见过犁,见过耕地。
甚至还跟在耕牛、骡子后面,可劲儿撒欢玩过。
但明朝的农具,和他见过的农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就比如这犁!
不说全部铁的吧。
至少翻土的铲头,犁铲总该弄个铁的吧?
而眼前的犁铲,是用坚固的榆木做成的,外面包了一层薄薄的铁皮。
就是包铁皮,也不是整个犁铲都包裹。
只在边缘包了一圈。
看着打磨掉锈迹,变光滑,可怜巴巴的一小圈铁皮,朱棣摇了摇头,起身同时,嘀咕道:“生产力太落后了。”
如果有一把好犁,再加上大黄。
会耕种的好把式,一天少说也能翻耕四五亩地。
十亩田,最多三天就能耕完!
现在嘛……
难说喽!
可能得十天时间吧。
毕竟,他本身就是个二把刀。
摆好犁,转身回屋。
小屋有了新气象。
添了新家具。
窗前,摆放着一张崭新的桌子。
是朱棣前些天亲手打造的。
闲暇时间,他们可以坐在这里读书。
徐妙云坐在桌边,低着头,认真用白泥在一件衣服上画下一条线,听到动静,唇角浮现点点笑意,头也不抬,询问:“都准备好了?”
“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朱棣边洗手边笑道,同时转头看去……
随即,眉头微皱……
下一秒,手也顾不上擦了,箭步走过去,伸出湿漉漉的手,握住徐妙云手腕,“这件衣服,你好像很喜欢,怎么要剪了?”
徐妙云笑着抬头,“我也要准备呀,我这些衣服,平日在家里穿还行。”
“可不适合下地干活穿。”
出嫁带来的衣服中,除了嫁衣外。
凡是裙摆拖着地面的裙子,都没带。
不适用!
带来的裙子没问题,可上身长衫及膝,还是太长,地里干农活不方便。
得改成短衫。
像村里婶子们,短衫配裙子。
“之前挖野菜时,我向二婶儿请教了如何耕地。”
“二婶儿说,初学耕作,你在后面掌着犁的方向,我在前面牵着大黄,会更轻松容易些。”
朱棣笑了,这些他当然知道,他家往上数两代就是泥腿子。
取下徐妙云手中剪刀,笑道:“农村这点活不难,我自己摸索摸索,很快就能掌握。”
“咱们家总共也就十亩地,用不着你下地。”
“那不行!”徐妙云十分固执道:“我们是一体的,既然要做农民,田里的活,我就要学会,都交给你一人,你吃不消。”
“而且,都让你做,村里乡亲就会说,四郎家的大丫,到底是个娇滴滴的大小姐。”
“我可不想成为,乡亲们口中的懒婆娘!”
噗!
认真说完,她率先就忍不住笑了。
含笑的眼神,却格外坚定固执。
四郎家的大丫、懒婆娘?
朱棣也被逗笑了,同时很头疼,从含笑,却格外固执坚定的眼神,他就知道,想说服,有难度……
“这种赔本的买卖我可不做!”
徐妙云不解看着,“赔本?”
朱棣掰着手指头,笑道:“首先,你是我的妻子,我的女人,其次,还是个大美女对不对?”
抿唇忍笑,徐妙云含羞瞪了眼……
“你跟我下地干活,变成二婶儿、四婶儿那样的黄脸婆,我的损失太大了!”
“赔本买卖,不干不干,坚决不能干!”
连连摇头说完,又凑到徐妙云耳边,也不知,低笑说了些什么。
只见不等说完,徐妙云就俏脸通红,虚握着手,含羞作势,要打人……
笑着握住徐妙云的手,朱棣郑重道:“说实话,我没想到,被贬为庶民后,你会自己把自己嫁过来。”
……
“家里的事情也很多。”
“你每天要洗衣做饭,还要喂小蠢货,足够了!”
这是他的真心话。
徐妙云抬头……
脸上羞红还未褪去,看着朱棣,认真道:“家里这些事情,我抽空就能做完,村里谁家女人,不洗衣做饭?不喂家禽?”
“下地干活绝对不行!”
这种亏血本的赔本买卖,他绝不干!
把美娇妻变成黄脸婆,还少赚了力量点。
怎么算,都是血亏!
“不过……”朱棣脑海灵光一闪,激动道:“有件事很适合你!”
“乡亲们,对咱们很不错。”
“村里的孩子也不少,三四十个。”
“这些小东西,成天不是下河摸鱼,就是上树摸鸟蛋。”
“要不,你给他们当先生,教他们识文断字。”
“作为交换,让杨八叔他们教我耕地,如何?”
当先生?
徐妙云有些犹豫,不自信,“我一个女子,能当先生?”
“怎么不能!你可是女诸生!”朱棣十分自信笑道,说着,抓起徐妙云的手:“走,我们现在就去召集乡亲们。”
“你不自信,那就问一问乡亲们的意见!”
“看他们,信不信你!”
……
公祠。
土桥村是一个安置村。
没有大姓,也没有大地主,士绅。
公祠也是以前,一位本地大户人家的祠堂,战乱中,这户人家败亡。
新村建立后。
祠堂就成了公祠。
里面祭祀的不是各家祖宗,是龙王之类的神仙。
村里祈雨之类的祭祀活动,就在公祠进行。
朱棣把乡亲招呼到公祠,说明目的后,余光瞥了眼,略微有些紧张的徐妙云,笑问:“各位叔伯婶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愿不愿意让我家大丫,给你们家孩子当先生。”
话音尚未落下,乡亲们就激动起身,惊喜交加大声响应。
“愿意!太愿意了!”
“四郎,你不是骗俺们吧?”
“俺……俺娃也能识文断字吗?”
“四郎家大丫可是书香门第,或许咱们娃娃,将来还能考个功名呢!”
“四郎、大丫,你们就是俺家的恩人,俺娃将来要是能考个功名,俺让他一辈子记得你们的恩情!”
……
朱棣笑着转头,眼神示意:你看。
乡亲们都看着呢!徐妙云把头侧向另一边,唇角却不由微扬,泛起点点笑意。
“大家安静!”朱棣笑着抬手,祠堂内瞬间安静后,继续说道:“既然要办咱们土桥村学塾。”
“我们就要有上学的地方。”
“我看,公祠就可以利用起来。”
“不过,得修补一下屋顶,打造桌椅,打造练字使用的沙盘。”
“需要咱们一起动手……”
不等话说完,乡亲们纷纷笑着大声回应。
“四郎,大丫,这些事情就交给俺们!”
“对,你们负责指挥就行,这点活,天黑前就能做完!”
……
这一天,整个土桥村热火朝天。
大人们忙碌着,打造桌凳、沙盘、修补公祠屋顶,孩子们嬉笑穿梭在大人中间。
于此同时。
一只信鸽,带着朱棣、徐妙云要在土桥村办学堂的消息。
悄无声息飞出村子……
小说《拯救大明从拒绝就藩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四月末。
大明境内,主要产粮区的农耕,基本进入尾声。
御书房。
左相徐达,右相胡惟庸,向朱元璋汇报着各地汇总上来的农耕情况。
当然,主要是胡惟庸汇报。
徐达任左相,是被朱元璋强行赶鸭子上架。
目的很简单。
遏制相权。
李善长任左相期间,对皇权表现出的侵蚀、对抗,已经让朱元璋产生了警惕。
李善长去职退隐后,朱元璋就不希望,再有第二个李善长。
故而扶持徐达,牢牢占住左相的位置。
徐达,是朱元璋伸向中书省的,一只强有力大手!
徐达平日不管事不假,可左相在制度设计中,先天性就是文官之首,拥有压制右相的权力!
如此,即便中书省联合起来,想做某些,朱元璋不支持,不赞同的事。
朱元璋也不需要亲自下场镇压。
只需把心思透露给徐达,徐达就可借助左相权力,在中书省内反对、镇压。
再不济,也可以把问题,拖在中书省内。
某刻。
胡惟庸合上奏折,笑着总结:“陛下,根据各地汇总情况,总体来说,今年春天,各地风调雨顺,墒情不错。”
“百姓耕种积极性也很高。”
“除了北方,黍子之类的作物,尚未到种植季节。”
“天下各地的农耕完成度很不错。”
“好!”朱元璋高兴的拍了拍龙椅扶手。
粮食多重要,没人比他这个,即当过农民,又在当皇帝的人,更清楚了。
“命令各地不得放松。”
“要密切关注洪涝、虫害等一系列,影响秋收产量的事情。”
“另外,天下承平已经九年,战争烈度逐渐降低,你们合计合计,朝廷有没有能力,进一步降低一些百姓负担。”
“咱这段时间,读史,看过历朝历代的田税法。”
“宋朝每亩收一升田税。”
“元朝每亩收三升田税。”
“本朝每亩收五升田税。”
“宋朝为何很富裕?咱没看懂。”
朱元璋微微皱眉,宋朝虽软弱,还割地赔款,却又能保持富裕,实在让人不解。
微微摇头,继续说道:“本朝收五升田税,百姓可以生活,可以果腹。”
“元朝收三升,看似比本朝还少,为何百姓却活不下去?”
“立国不足百年,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呢?”
“咱在元朝生活过,对此深有体会,元朝设定的田税法的确不高,但地方官贪婪无度,派发的苛捐杂税太重太多。”
“你们考虑减轻百姓负担,要从本朝制度设计,以及田税额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要尽可能,找到一个平衡,确保国家有钱粮,保持强盛,同时百姓负担最小。”
胡惟庸眼皮敏锐跳了跳。
制度设计!
皇帝是什么意思?
胡惟庸一时半会儿,猜不透朱元璋到底隐晦暗示什么。
于是,笑着应承道:“臣会马上召集同僚,征求各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尽快拿出一套可施行的方案。”
话落,立刻转移话题,“陛下,卫所军户逃逸已经调查清楚了。”
“系卫所官员,利用手中权力,把军户当做自家佃户引发。”
“卫所官员,让军户中的泥瓦匠,无偿给他们修建华宅。”
“春耕,让军户无偿先给他们耕种,秋收,让军户……”
啪!
朱元璋猛地拍案,脸色漆黑看向徐达:“把这些贪得无厌的畜生斩首!传首各地卫所!”
“让其他人看看,胡作非为的下场!”
“遵旨!”徐达赶忙领命。
“徐达留下。”朱元璋摆了摆手。
胡惟庸行礼后,离开。
哼!
好一会儿,就在徐达准备开口宽慰时,朱元璋哼了一声,转而笑道:“这段时间,你家那几个小的,有没有往土桥村跑?”
“臣严令他们,不准去土桥村。”徐达脸色变了变,忙起身说道。
朱元璋笑着摆手:“坐下坐下,咱不是要追究谁,既然你不知妙云丫头的近况,咱和你说说。”
“毛骧说了,那个混账整个春耕、春种都没让妙云丫头去地里干农活,还算像个男人。”
……
何止像个男人!
分明就是铁汉子!
换做他们当农民,能做到这些?
徐达唇角微扬,微不可察笑了。
心中,对朱棣是一百个满意!
大丫头,自己把自己嫁过去,没选错人!
“说实话,咱都没想到,他能顺顺利利完成春耕、春种,完全超出了咱的预料……”
……
就在朱元璋和徐达,谈论朱棣时。
田边。
朱棣正在做插秧后,第一次大水灌田。
叮,系统已按照宿主吩咐,将三百粒玉米种子,种在宿主田中。
将两百粒玉米种子,随机种在土桥村村民田中。
本次兑换,总计消耗40点力量值。
宿主春耕总计节余:3000点力量值。
系统提示音落下,朱棣笑了。
用全部的力量点,兑换种子。
没那个必要。
今年权当做育种,明年正式耕种也不迟。
给乡亲田里也安排一些。
主要是为了好解释。
如果只有他的田里,种稻子麦子,种出了玉米。
万一被当成祥瑞,指不定会带来多少麻烦。
现在,乡亲们田里也有。
就好解释了。
秋收时,他大可以说,玉米是飞禽走兽,在某些深山老林中觅食,吃掉的野生种子,没来得及消化,来到土桥村,排泄在大家的田里。
这个解释,天衣无缝!
瞧着田里的水也够了,时间也临近中午,笑着把水渠豁口堵上,扛着䦆头回村。
……
“四郎,浇田去了?”
“嗯,二叔也快耕种好了吧?”
“快了,快了,今年多亏四郎借大黄给俺,就剩几亩旱地种棉花了。”
……
一路往回走,渐渐,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
大家都在聊着耕种情况,以及畅想着,秋天的收成。
经过公祠时。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嬉戏打闹着,从祠堂跑出来。
朱棣看着跟在孩子们后面,唇角含笑的佳人,笑着打招呼道:“徐先生,放学了?”
噗!
徐妙云闻声看来,听着朱棣的称呼,不由莞尔笑了。
乡亲们很懂。
哈哈笑着,纷纷领着自家淘气孩子,加快脚步,匆匆离开。
徐妙云走来,笑着嗔目瞪了眼,“以后不准在乡亲们面前,叫我徐先生!”
“为什么?”
“就是不准!”
朱棣不由被逗笑了。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中午都会遇到。
每次回来,遇到下课,他都会远远喊一声徐先生,然后两人一起回家。
这事,已经成为村里乡亲们,善意的笑谈。
那些婶子,故意学他,每次见了妙云,都要嘻嘻哈哈,问一声,徐先生,放学了?
徐妙云含笑又白了眼,问道:“这回,春耕就全结束了,对吧?”
“嗯。”
“那,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就能一起给孩子们上课了,对吧?”高兴激动询问同时。
徐妙云抬头,眼巴巴期盼看着……
小说《拯救大明从拒绝就藩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