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刚才对你发火,是我太急了,真的太急了……”急什么呢?
急着摆脱她,像甩掉一块烫手的抹布。
这句话像一根针,无声地扎在他自己的心上。
陈建斌的返程火车比苏玉玲早一个小时。
他们在弥漫着汗味和泡面气息的古城小车站,做了一个极其简短的道别。
没有拥抱,没有多余的话,只有几句程式化的“路上小心”、“保持联系”(两人心里都清楚这联系不会再有了)。
这本该是一场带着中年放纵气息的、值得回味的“艳遇”。
如果没有那场该死的火灾,他在苏玉玲心中,将永远定格为那个事业有成、风度翩翩的“成功人士”形象,足够她日后在平淡生活中反复咀嚼回味。
可惜,一场大火,烧掉了他精心维持的体面,也烧穿了所有伪装。
一切都毁了。
回到自己熟悉的大城市,陈建斌很快被卷入了新的旋涡。
公司里,一把手突然被上调,几个副总为了那个空出来的宝座明争暗斗,手段用尽,闹得乌烟瘴气,就差头破血流。
陈建斌也曾暗中使力,但最终,总部空降了一位背景深厚的年轻高管坐上了那个位置。
他彻底没戏了。
失落感是有的,但很快被一种认命的疲惫取代。
他想开了,或许这就是命吧。
平心而论,他现在混得也算不错了,中层领导,收入体面,在旁人眼中,事业算得上成功,家庭也称得上美满——妻子贤惠,儿子聪明,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日子在忙碌和表面的平静中滑过。
一晃眼,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古城之旅,竟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那些浓烟、争吵、苏玉玲含泪的诉说,回想起来竟遥远得如同上辈子的事情,带着一种不真切的模糊感。
一个无所事事的周末下午,陈建斌窝在沙发里刷手机。
鬼使神差地,他点开了那个几乎被遗忘的名字——苏玉玲的头像。
他原本计划一回来就把她拉黑的,只是后来被公司权力斗争搅得焦头烂额,竟完全忽略了这个小小的“善后”。
苏玉玲的朋友圈没有设置“三天可见”的限制。
他手指滑动,轻易就翻到了两个多月前他们古城之行的记录。
出乎意料,苏玉玲发了很多照片。
古城的青石板路、客栈的小院、某家咖啡馆的猫咪、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