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再新张梅蕊的女频言情小说《一品红人杨再新张梅蕊全局》,由网络作家“晓阳高”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考评分59分?”对方听章童俊说出这样的数字,顿时冷哼,“tmd真的是不知什么叫敬畏,这些人脑子里都装着屎吗?欺负人也不能这样做吧。”“老同学,我也明白他们故意这样做,恶心人。”章童俊苦笑,知道魏强会有这样的反应,两人之间关系是进修班的同学,很要好,这些年却没有将彼此的关系张扬开。魏强原本也在体制里,后来沉不下心做事,就离职下海做生意,如今也是亿万身家,在省城也算一个角色。魏强自身的能力本就不错,而他老爸则是省委党校的老教授,行政级别不高,影响力却不小。因为在江上省这一块,各地头头脑脑都是他的学生,又加上本身身份高超,在京城也有份量。魏强做生意,虽然没打着他老爸的旗号,可在生意上,他自然占据优先。章童俊当初是参加青干班学习时,认识魏...
《一品红人杨再新张梅蕊全局》精彩片段
“考评分59分?”对方听章童俊说出这样的数字,顿时冷哼,“tmd真的是不知什么叫敬畏,这些人脑子里都装着屎吗?欺负人也不能这样做吧。”
“老同学,我也明白他们故意这样做,恶心人。”章童俊苦笑,知道魏强会有这样的反应,两人之间关系是进修班的同学,很要好,这些年却没有将彼此的关系张扬开。
魏强原本也在体制里,后来沉不下心做事,就离职下海做生意,如今也是亿万身家,在省城也算一个角色。魏强自身的能力本就不错,而他老爸则是省委党校的老教授,行政级别不高,影响力却不小。因为在江上省这一块,各地头头脑脑都是他的学生,又加上本身身份高超,在京城也有份量。
魏强做生意,虽然没打着他老爸的旗号,可在生意上,他自然占据优先。章童俊当初是参加青干班学习时,认识魏强,得到魏教授认可、看好,之后章童俊到副处级、处级职位,每年都会抽空去探视魏教授,汇报自己在基层所作的工作。章童俊在横折县工作的风格,受到魏教授影响不小。
“这个事情确实有些棘手,不过,你放心。”魏强说,“他们敢这样欺负我兄弟,这口气无论如何都不能咽下去。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帮你摆平。”
“谢谢啦,其他的多话就不说了。我明天去省里参加学习班,时间上也很充足。”听魏强给了保证,知道他在江上省能耐不小,自己这点事情绝对不会让他难住。
虽说省里考察组对横折县党政一把手考察的最后结果,没有对外公开,可对黄子明和章童俊两人的评分却传出小道消息。这些传言虽说不足为凭,但对章童俊的59分结果,让一些人暗笑不已。因为这个分数,摆明了是上面有人对章童俊这个人不满,才可能给出这样一个评分。
从老板办公室出来,也不知有没有人看到,不过,杨再新也不在乎。不管自己此时什么表现,县里这些人对自己都会是同样的态度。
回到自己办公室,空空的。政府办的办公室是半层楼,七八间,每一个副县长应对的都有一个政府办副主任进行联系工作,副主任手下自然有三到五人不等的干部或文员,落实具体的工作事务。
办公室的结构各室差不多,副主任有一小间,在大办公室内,有门隔着。其他文职人员在到办公室一起办公。政府办主任明华、杨正新则是例外,两人都有单独的办公室。当然,也因为两人的身份和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才有这样的待遇。
杨再新开了电脑,将自己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读书笔记、随笔等比较私人的东西都拷走,删除。很明显,老板去省里学习,自己离开这间办公室的可能性非常大,做必要的准备也是必须的。
至于工作上的一些材料,留在电脑里,后来者或明华要用上也都随他们。实际上,杨再新还不知省考察组给章童俊的评分,否则,他对自己的前景会有更精确的预判。
这三年在老板身边做事,除了学习、锻炼、与人交流、上传下达、核实工作等,打交道的人多又复杂,自然也对看人有一定眼光,判断事情的走向,也是自己的一套。
很多东西都是在环境里感悟,杨再新是一个敏锐的人,平时没在人前表露这些,实际上他只是放在心中。上次发生车祸,政府办和县政府这边的人,没有第一时间给自己老板汇报,已经彰显了某种倾向,等老板去了省里,他自然会承受更多。
感受一番也好,心中有三五年的低沉预期,再凶猛的打压,也不可能将自己心志冲垮。做好这些,杨再新反而坦然了,关了电脑,准备明早送老板去省城。
不能跟着到省城,送老板上车也是一种仪式。
回到家比平时要早一些,老婆李竹还没回来。在街上开一门店,生意做得小,赚钱多少,杨再新从没问过。其实,这三年间,李竹几次提出转行,比如做建材等,他是有足够资源的。可杨再新明白李竹的意思,自己在老板身边,只要开口,自家的建材店面会得到很好的关照,三两年间赚上千万家资也不难。
但杨再新都没答应,为此,李竹对他的态度也有较多改变,加上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不定,没法帮家里做什么事。结婚两年来,夫妻之间的关系降温比较快,如果不是杨再新是县长秘书,很可能他们的关系更恶化。
接下来几年,自己工作会有什么改变,家庭又会有什么波折?在沙发上坐一阵,决定不去想这些事,杨再新开始做饭,既然提前回家,做饭做菜虽技术一般,也能够做熟。
等李竹回家,见饭做好,也不多说,两人默默地吃饭。然后在沙发两端坐着,各自看电视。房子是结婚前买的,有房贷,杨再新工资压着,算是一个家最大的资产。去年两人商议要买车,之后不了了之,李竹也不再提起。
一夜平淡地过,虽说两人都年轻,不足三十岁。可夫妻之间的生活并不热烈,杨再新如此、李竹也如此。对要不要孩子这样的问题,除了婚后几个月讨论过,后来都不提了。
早上起来,因为天气还不算热,李竹没有醒。杨再新轻手轻脚下床,见李竹穿戴不多,白的肌肤露在外不少,心里有些想。只是,想到要给老板送行,时间也不定,便收了心。
洗刷之后,回房间看一眼,见李竹还没醒。杨正新出门,赶往县政府。这也是他这三年来习惯性的作息,平时司机有时候过来接他,有时候快步小跑,都是要赶在老板到之前,等候。
老板身边的秘书也都是如此。
不知老板会不会去办公室,但今天去省城,县政府这边会有车送过去。直接到小车班这边,见司机们都还没到,杨再新望着大门外,等着。二十几分钟,章童俊到来,他迎上前接过提包,一直默默跟到车边,等章童俊县长上车,发车走了,杨再新还站在原地。
包寨镇是横折县最偏远的一个镇,之所以叫镇是因为将两个乡并合在一起,实际上的上班情况,政府干部还是分在两地。并合之后,其中一个乡的原班人马在职位上往下做调整,级别不变,干部人数也不变。这是政改前后的状况,这些操作,对双沟村而言没什么改变。
双沟村风景非常好,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之前出来的村民一直是肩挑手提。十年前,村村通路是衡量一个县业绩的重要指标的那一年,双沟村公路列入规划,但要说这个项目的落实,一直拖着没有完成。
申报项目时,县里虽说有公路设计的专业人员,但这样的专业并不纯粹,地质探查没有做好。设计通往双沟村的公路,在实际修路过程中,发现之前的规划行不通。因为在半山劈石开路时,才发现地质因素不能继续往前开挖。但这条路又修建将近一半的里程,将项目的资金耗光。
另外设计、规划新路必须绕多一倍的里程才行,这样一来没有上面划拨项目资金的情况下,双沟村公路的修建自然没法启动。这一拖,就拖到如今。
三年前,章童俊跑这条路项目,争取到一定的资金。省里一个单位认可这条路开通作为他们单位的扶贫项目,项目资金虽说不充裕,但勉强能够做了。县里这边原计划有些资金跟上,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县里这笔钱在实际中挪走了,用于给教师发工资。
这个事情对县里、对章童俊而言也万分无奈,这条路的项目推进几乎停顿下来。省里那个单位的扶贫资金,并不是直接给钱,而是给物质。
修路过程所耗费的工具、开石山的炸药、砂石、水泥、护栏材料等等,甚至给用村里人工地伙食补贴,省里那边都买单。按说这个项目的推进应该没问题,只是,如今横折县的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留在村里的主要是五十岁以上的,劳力少,项目工程推进也就很难看到绩效。
县里对此也没好办法,十几公里的村级路,知道去年才打通基本干线,离能够使用还有不少工作。县里的计划是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将这条路修建工程完结,也是对接省里的扶贫工作,非常重要。
因为直接和省里的扶贫单位挂钩,县里必须要做出样板,作为县里的面子,向市里、省里汇报才有拿得出手的业绩。然而,县里没有资金,用砂石、水泥等必须要先赊账,村里人出面那些老板不肯配合,县里的人也没有谁愿意来做这个担保人。
县里给出的承诺历年来都不少,但几乎没有按期兑现的,与做项目的老板之间的纠葛非常多,烦人。也没有人愿意将这种事情揽到自己身上。
杨再新对双沟村的情况了解,也陪章童俊到过双沟村好几次,见过双沟村美丽山川景色,也认识双沟村的主要村干和一些农户。
政府办这边,明华打着派出最精干力量的名义,把杨再新丢到双沟村去扶贫,杨再新也明白自己没有推脱的可能。做一些具体的工作,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杨再新也不拒绝。
当然,从外看都能够看出明华的用心,打击与报复非常直接的手法,都不顾脸面了。或许明华借此来立威,或许他就是要将杨再新彻底踩进泥巴里,再没有翻身的机会。
如果这几天省里对章童俊做出撤职的决定,那么,杨再新这个秘书肯定也会受到处分,先将他丢到双沟村,那谁还会说不对?充其量感叹几句而已,没有谁会为杨再新鸣不平。
杨再新见明华让他到双沟村去扶贫,脸上表情并不变化,先就有思想准备。至少,目前县里不会将自己副科级别拿掉,去双沟村三五年,也不算什么。其他人能够下村入住农户,自己凭什么不能?
见明华看着自己,或许在期待自己拒绝、推拒甚至是反抗,大吵大闹,他才有更好的籍口做下一步的打压。平静地看着明华,但没说话,会议室里其他人都看着两人,神情复杂。
如果不是章童俊县长离开,明华哪敢这样做?
见杨再新这样的态度,明华稍微有些失望,又觉得自己的威信提升一大截,另杨再新这个脾气刚硬的家伙都不敢争辩。
“杨主任,工作已经决定,你下午就去双沟村报到。政府办这边的工作散会后可完全交出来,与向敬主任对接。”明华表情显得严肃,不容置疑,“对了,县里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今天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工作纪律。鉴于以前有些干部不能沉下去,组织部和纪委联合成立扶贫工作监察小组,确立扶贫工作纪律。
工作纪律要求每一个扶贫干部必须一个月至少二十八天住在农户家里,每天要在村里早晚打卡,一旦缺卡视为旷工,除了扣除工资之外,县里也会做出相应的纪律处分。”
不知道是不是专门针对自己,这样的工作要求、规定、纪律,对下村干部而言,绝对是苦不堪言。不过,每一个单位派出的扶贫干部,那都是经过单位领导精选的,绝对多数是被打压的角色,这些领导乐意看到他们如此水深火热。
没做什么表示,杨再新也明白,真到双沟村扶贫,要做的工作难度有多大。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一个月最多只能回家两晚,对五十岁以上的干部而言,或许可行,但对四十岁以下的干部,家庭生活、孩子教育等等,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当然,有些家庭本来就是两地分居,夫妻双方一年或许才见一次的都有。杨再新也明白,自己没有了之前的地位,他和李竹之间的感情,可能更多危机。
这样的危机迟早会面对,杨再新对此也没什么遗憾,做好自己就好。行政口的人际关系、利益冲突,有自己之前的刚硬不退让,自然会有此时面对的反扑打压,这些都是常态。
或许,三五年后自己默默无闻、或许又重回到政府办甚至更进一步也是可能有的情况。
张梅蕊眼含着泪,那是为杨再新感到不甘,但在会议室里,也不可能站出来为杨再新争辩、表达不满。散会之后,向敬到杨再新身边,是要接手杨再新之前的办公室。
王成和如今还不是县长,但职权上暂代章童俊的工作,向敬作为对接王成和工作的副主任,接下来将要面对更多的工作。
随后到大棚里看,大棚分为好几块。蔬菜这一块,就有利用土地种植的、利用营养液做无土栽植的。技术含量不一样,收益与投入也不一样。杨再新再想,如果双沟村也做大棚,有多少竞争力?
长宜村能够做好这个大棚,除了有地块这样的先决条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离县城很近。种植的蔬菜可对菜贩子进行批发,自己配送等模式,可对双沟村而言就不可能这样操作。
反季节的蔬菜,目前是种植热门,也是收益比较好的。这需要有较好的地块、更要便利的交通。双沟村两者优势都不存在,可村里也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水、山地、坡谷等,大量闲置,如果做养殖或种植,利用大棚的条件,真找不到一条路子?看了长宜村的大棚,杨再新也是有感觉,要给双沟村寻找一条出路,终究要找到适合双沟村优势的项目。
在长宜村吃饭,听村里人介绍情况,杨正新说,“向哥,双沟村两条深沟水汽充裕,沿途开发茶叶种植是不是可行?”
“这个要请专家来认证,不同品种的茶叶,对地质的要求有所不同,我也不敢断定。不过,你这说法,确实值得去推动这个事情。”向军说。
“找人考察?”杨再新也明白,如果双沟村两条河沟岸沿的山坡适合种茶,那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开发,规模也会很大。双沟村肯定拿不下这样的项目。
“真适合种植茶叶,只要有价值,也不愁拉不到投资。如今的资本并不少,这些资本也希望找到好的项目来做。”对向军这个说法,杨再新是理解的,之前,也听章童俊说过多次。
“到省里找人来考察?”杨再新说,对这方面的工作,他以前虽有了解但并不像向军那样熟悉。
“杨主任,这个事情可不容易,毕竟专家也不可能随叫随到,他们忙。要请人来实地考察,首先就要做好准备,搜集详实的地质资料,地形地貌,土壤情况等等,有扎实的准备,做到对具体地方了解,预判,如果真的可能性大,再请专家,才是可能的事。”
“多谢向哥,我知道该做什么了。”杨再新说,“双沟村的两条河沟,有非常优质的自然景观,同时,一些坡段又适合种植。回到村里,我们开始做准备资料,既希望与景点开发,也从种植的角度来考察。”
“我觉得,只要适应地方,总之能够找到好的项目。”向军笑着说。
一直以来,横折县的发展速度都不快,更多的就是缺少一些踏实做事的人。当然,行政口的根本平时的根本都很忙,应付自己的工作将时间大量挤占掉。而多数的人在工作上,也是迎合上面领导,将领导交待的工作做好,甚至是应对得好,也就完成任务。
行政口工作的检查,方方面面太多,各种资料会让人忙于奔波,很多情况下都是用原有材料进行修改,或在往楼上复制修整,交差了事。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做一些实际的事情确实不容易,大多数的人适应了应付交差,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是懒政。
这种情况,杨再新也明白,却不是谁想整顿工作作风就能够根除的,坏风气一旦形成,便深入人的思想与习惯。
从长宜村回双沟村,杨再新和龙秀国商量过,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不论双沟村两河沟的坡地适合种植什么,只要去做,总之会有一个结论,哪怕论证之后,地质没有特色,也算是做一个事实。
在政府吃了晚餐,确定了事情的结果,王成和心情格外爽朗。手机里藏着的一条信息,是他最开心的源泉。这是一个快乐之核,散发出无限的快乐之因。
离开办公室之前,王成和忍不住将手机拿出来,翻开短信。最新一条短信显示的是一个数据,没有其他任何文字或表情:59。
他明白这个数据代表什么意思,几次差点忍不住哈哈哈大声笑出来,忍了这么久,也就习惯了。内心的翻腾却没法停息,这个数据预示着什么,王成和能够理解透彻,仿佛已经看到章童俊这个脾气又臭又硬的家伙,脸色惨白、死气无力、双手捂着脸逃离县政府、逃离人们的视线!
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让一个主政者丢脸?不仅丢脸,还将成为横折县、柳河市、乃至江上省政界的反面典型,今后几十年、几百年人们提到考评主政者时,都会以章童俊为戒,提醒每一个人要好好地工作,用心任事。
真是好笑啊,章童俊在横折县十几年顺风顺水,或许因为这样,将他养成了自大的性子,脾气养大了,都不管别人的死活、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不将其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放在眼里。
这样的结果,王成和也明白是因为市里和省里的人对章童俊很不满才导致的,自己虽说想有所行动,在县里也暗地做了一些工作,却不会发挥什么大作用。
明白这点,才让王成和更爽,有上面的人出手章童俊的结局已经敲定、钉死,再不会有反转的可能。
脸上的笑容无法收起,王成和先把手机收好,双手搓着脸,让笑容平静下来,才走出办公室。到街上,原本没有什么目的、去处,想着将自己的快乐分享出去是最美妙的事,但这个事情还真不能从头口说出来。有些事情要藏在心里,说出来就忌讳了。谁知道自己说出来后,会演变成什么传言?
走进竹雨茶馆,这是县城茶馆中最有档次的地方。清静,一条小河从楼下穿过,周边居住的人少。当初这楼建起来就是王成和经手签批的,虽然建楼占了河道,但装修成茶馆却是县城一处消费胜地,带动了经济。谁说不是好事?
王成和到茶馆来是不收费的,这里转给王成和留有一间茶室,有王成和存放在这里的茶。当然,这些茶有部分是茶馆有了好货,赠送品尝到,也有王成和自己在外得到好茶代过来存放的。
进茶室,有穿着统一服饰的茶女过来,眉清目秀,古装,类似旗袍又带着汉装特色,使得这些茶女身材和俏美完全展示出来。茶女很靓,客人来品茶会有更好的心情,生意才会更旺。经营者对这些都掌握很有分寸,王成和对给自己来服务的茶女也熟悉,笑着说了些闲话,看着茶女小翠翘着兰花指在演示茶艺。
喝第一杯,小翠便挨着王成和坐,陪着饮茶、斟茶。王成和眯着眼品了一口,“很不错,小翠的手艺又长了。”
“人家好不好,那是王县的栽培。王县说好,那也是您用心了。”小翠嘻嘻地笑,随后薄丝质材掩住的修长美腿上,落下一只手,轻轻抓捏着。
斟茶,将王成和茶杯里添了些茶汤,小翠早习惯了王成和过来喝茶会有什么动作。竹雨茶馆经营对外不涉及其他,但有客人动手动脚的,茶女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推拒,只要不涉及到根本,小动作自然不会少。
留住客人,让客人经常来消费,除了环境好、茶好,服务生亮眼,这些意会的事情自然是最有吸引力的要素。对王成和而言,第一次到这里,老板就敲定了由小翠接待,除了小翠只要王成和点到达茶女,都会有这样的交待,不会有谁拒绝王成和的要求。
除了喝茶期间的小动作,在茶楼这边,还有一房间是王成和专用的,可在这里休息、住宿。遇上这种情况,小翠自然会陪,老板给小翠多少好处,外人都不知,也不会有人去问。
摩挲一阵,王成和兴头大起,站起来拉着小翠往楼上走。这是专用的内部通道,不担心被外面的客人看到。至于茶馆工作人员是不是看到,也没有人会说出去。
两人到顶楼,这里主要是茶女们休息的地方。隔成一间间小格子,宛如鸽子笼一般。通道两边是一个个门,门里有两三个平米的空间,一个铺,够躺下,外放一个箱子装衣服之类的。王成和的专用房间在最当头,比茶女们的休息间要大,有专属卫生间、可淋浴。
进了房间,门还没关。小翠不是第一次来,自然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习惯了,先将身上的茶女装脱下,免得弄坏或脏,等下还得穿着见人。
看着小翠动作,王成和今天心气格外爽,兴头高炽。拉着小翠进浴室,淋着温热水,便开始享受小翠的身体。控制着节奏,等从浴室出来,两人才全力以赴。并不要多长时间,事情就结束。原准备稍微休息,再来一回,谁知电话响了,却是政府办主任明华来电,王成和不知他有什么事情,只好接听。
明华这个电话主要是表明姿态的,估计也是得到消息。在行政口,小道消息总是传得最快,该知道的人都会在最短时间里知道。明华有什么想法,王成和很清楚,这大半年来他在自己面前表现并不隐晦。
知道明华对章童俊是有很大怨气,但平时工作上又不能不听从于配合,如今,章童俊这样的结局,明华会有什么心态都不用猜。
如此,见一见他,也是有必要的。章童俊去省城学习三个月,县里这边的工作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与明华之间的工作配合也会多起来。按照王成和推断,三个月后,章童俊肯定不会再回县里,他还有脸回来吗?再说,省里也不可能让他回横折县,闹出更大笑话。
收拾一下,随着小翠一起回茶室,等明华过来一起喝茶,聊聊县政府这边的工作。与明华见面,谈不上期待却又是必要的见面。
喝了第一杯,杨再新觉得一股热辣从嘴里一直延伸到肚子,喉咙火辣。平时很少喝酒,也少有喝酒的机会。是因为在章童俊身边做事,要看领导情况也不可能放纵自己喝酒、醉酒,延误工作。不过,他酒量还是不错的,也不至于一杯就倒,否则,也不敢端杯子。
另外,到村里来,想得到村里人认可,在他们面前自然不能疑疑迟迟的不爽快。好在这股热火过去,感觉到口齿之间的香醇,确实是好酒。
“好酒。”杨再新说,这时候,丁慧云又给他杯子满上,端起杯子说,“杨主任,首先我代表双沟村女同胞们欢迎你到来,村里女人两三百,怎么做好她们的工作,你可得手把手教一教。做好妇女们的工作,村里的主要工作也就做好了,妇女们开心了,高兴了,从村里的工作就做好了。杨主任,我敬你一杯。”
其他人就笑,做妇女工作,这个话听起来就有歧义。当然,在喝酒时说的话,肯定是要让人往那方面去想。杨再新也明白,存留留守的,除了孩子、老人,大部分就是妇女。丁慧云这番话其实也是实在话。
“丁主任,工作上的事情我真不熟悉,要请你帮助才是。”杨再新与丁慧云碰杯,喝酒。其他人便笑着说,“杨主任对妇女工作肯定也熟悉,但要说和慧云相比,肯定有所不如。我看啊,还是慧云手把手教一教杨主任。”
“吃菜、吃菜。”龙秀国见杨再新两杯酒喝下去,脸色有些不自然,也不知杨再新的酒量如何,总不能让他倒在桌下,“喝酒不用急,慢慢来。敬酒我们就用小杯吧。”
羊肉火候炖得非常到位,这样吃起来才过瘾。杨再新吃了两口菜,压一压肚子里的酒,感觉到舒服一些,知道今天自己是非醉了不可,只希望别醉得太快。
缓一缓,米米拿酒走到杨再新身边,说,“杨主任,我代表村小敬你一杯,之前很照顾我们村小,以后还得更多照顾我们村小哦。”
“米米校长,学校的事情我要向你请教。”杨再新说,两人喝了酒。丁慧云说,“杨主任、慧云妹子,关于村小的工作怎么推进,你们完全可在放学后一起商量怎么干,配合一下就默契了的。”
“慧云对这方面很有心得啊。”龙成海笑着说。
“那是当然,我肯定有心得。有男人二十年了,还有什么不熟悉?”丁慧云笑哈哈滴说。其他人都哈哈地笑,对丁慧云的说法,自然明悟。
吃了一些饭菜,杨再新也适应喝酒的节奏,平时喝酒机会不多,算不得酒精考验。如今到双沟村来,自然要调整自己,逐渐适应这里的氛围,才能真正融入环境。
缓过气后,杨再新也知道,先开始是对方给自己敬酒,这时候,该自己回礼,给他们敬酒。不可能每人一大杯,小杯子喝酒,总量起来也不少,但却不能退缩。
先从龙秀国这里开始敬酒,一席话,两人便喝了。随后给丁慧云敬酒,“丁主任,我不是妇女,但到村里来,也是拜在你山头之下。来来来,敬你一杯,借花献佛,也是拜师酒。”
“应该是拜在石榴裙下才对。”龙成海笑着说,“我看啊,不能这样敬,既然是拜山头,那就必须是勾手礼。你们说对不对?”
“对的对的。”便有人起哄,这时候喝了不少酒,大家都有些酒意,自然愿意看到热闹的嬉戏。
“没问题。”丁慧云拿着酒杯,手伸出,弯折着。
杨再新明白龙成海所说的勾手之礼是什么意思,在外面,有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叫交杯酒。男女之间,各拿一杯酒,彼此的手臂穿过对方的手,喝下自己的酒。这个过程中,双方要配合好,不能将酒洒落出来,也不能碰着对方身体。因为碰了对方身体,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化,自然会动了拿杯子的
手,酒会洒出来。
对丁慧云这样掰开架势,杨再新心里多少有些犯怵,他虽说见过,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之前作为章童俊的秘书,举止行为,有着较强的自我约束,即使其他人在饭局上做这样的活动,他也只是看着,旁观而笑。
轮到他来做这样的事,心里是有些紧张的,米米和存零另外几个女子也都起哄,让他更紧张。“太紧张了,能不能换一个节目?”
“老姐还能把你吃了?要吃,也是米米校长吃菜适合。”丁慧云嘻哈地说。
“杨主任,这一关谁也帮不了你,慧云背后可是两三百人啊,你不让她满意,当心她在背后跟你捣蛋……”龙成海笑着说。
在村里,妇女们多,成势哄闹起来,两三个男子不是对手,被女人们困住脱衣脱裤的玩闹,杨再新也听说过。双沟村这边是什么情况,他确实不知,听龙成海这样说,心里苦笑,也不让丁慧云久等,小心翼翼地伸出手,穿过丁慧云的手臂弯,自己的手折回。
此时六月底,横折县的气温已经高了,村里气温要好一些,但丁慧云穿一件宽松的短袖褂子,领口虽不低但也没遮掩太多。近距离时,能够感觉到她那突鼓的峰和谷,而在准备喝酒时,手臂控制稍微适当便碰触到她那里。丁慧云不知是没意识到,还是故作镇定并没有太多反应,只是悄悄地往外稍微退一点,避开彼此的接触。
喝了酒,杨再新松开手,心里也放松一些。只是,手肘碰触了丁慧云,始终有种感受无法消散。
给张兵、龙成海、龙立志等人敬酒后,再给米米等人敬酒。丁慧云说,“也该是勾手之礼才对。”
米米是村小校长,虽说村小只是三个人,但也是有职位的,自然村里也给她一定的尊重和地位。米米也不避忌,主动先抬手起来,杨再新这次熟练一些,喝了酒,并没碰到米米。只是,等米米也喝酒时,丁慧云从她身后推一把,使得米米扑在杨再新身上。
两人手连着,杨再新也没这方面的经验,加上酒喝了不少反映本身就迟钝,两人揉成一团。米米惊叫一声,但在众人嘻哈中,也没什么表示。
米米身材不错,短短时间里,杨再新还是感受到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