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炆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靖难之役全文》,由网络作家“塞伯坦人UFO”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棡和燕王朱棣,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命晋王节制山西、燕王节制北平各卫将士,凡军中事务,都要启奏朝廷和晋王、燕王。整个大明朝的北方边防,洪武帝全部交给了自己的这两个儿子。洪武三十一年,晋王薨逝后,朱元璋下诏朱棣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辽东都司及辽府护卫兵马,令他总率诸王防备边患。被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不为过,对付这样的诸侯王,朱允炆当然要从长计议。在废除了诸王对封国文武百官的节制后,朱允炆就以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为北平都司都指挥使,张信为北平行都司指挥佥事,接管了北平城的军民。又以锦衣卫都指挥使宋忠为都督,将朱棣身边的燕王三卫三万余人调往了开平卫(即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正蓝旗和多伦县一带)。将远在西南平叛的都指挥徐凯为都督调...
《靖难之役全文》精彩片段
朱棡和燕王朱棣,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命晋王节制山西、燕王节制北平各卫将士,凡军中事务,都要启奏朝廷和晋王、燕王。
整个大明朝的北方边防,洪武帝全部交给了自己的这两个儿子。
洪武三十一年,晋王薨逝后,朱元璋下诏朱棣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辽东都司及辽府护卫兵马,令他总率诸王防备边患。
被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不为过,对付这样的诸侯王,朱允炆当然要从长计议。
在废除了诸王对封国文武百官的节制后,朱允炆就以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为北平都司都指挥使,张信为北平行都司指挥佥事,接管了北平城的军民。
又以锦衣卫都指挥使宋忠为都督,将朱棣身边的燕王三卫三万余人调往了开平卫(即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正蓝旗和多伦县一带)。
将远在西南平叛的都指挥徐凯为都督调往山东临清练兵。
将长兴侯耿炳文之子都督耿瓛调往山海关练兵。
除此之外,都督余填屯兵居庸关,大宁行都司由都督刘真镇守、大宁都指挥卜万控扼松亭关,辽东都司由首任辽东总兵杨文镇守。
除此之外,以开封为根据地,十几万的朝廷大军正在集结。
朝廷大军已经对北平形成了天罗地网,泰山压顶的局面,当是时朱允炆只怕自己的四叔不造反,没有害怕他的理由。
甚至于为了让朱棣没有后顾之忧,朱允炆还把自己三个堂弟放了回去,在他的计划里自家四叔就像是一只蚂蚁一样。
只要自己动动手指,四叔就活不成了。
但是朱允炆没想到,自己这个四叔这么能打,竟然硬生生地从北平一路打到了金陵城下,拿下了他的皇位。
靖难之前北平周边的形势
第二章八百人能干什么?
就在朱允炆抓紧时间对付他四叔的时候,朱棣也在想着自己的将来,他还有没有将来了?
这是摆在他面前的
靖难起兵也只过去不到一个月,南京朝廷反应不可谓不快,军事调度也不可谓不稳,根本就没有给朱棣露出任何一点破绽。
明军大军自南而北,虽然朱棣占了先手的优势拿下了居庸关,但是松亭关和山海关却还在朝廷手中,优势依然在南京一方。
大宁军虽然被燕军从松亭关赶了回去,但是山海关却一直在明军手中,更别说山西的明军也驻扎在宣府一带威胁着燕军所占下的居庸关。
从一开始,朱允炆就没有怀疑过自己会取得胜利,对于这位大明的皇帝而言,最让他担心的其实是四叔从边镇北上投奔鞑靼。
朱棣手中现在只有不到四万人,抛去各地守兵,机动兵力也只有堪堪三万人。与南京平叛大军比例为一比五,处于绝对劣势。
但是随着各处的探报传到北平城,朱棣心里已经有一个完美的计划。
“所谓兵法说到底也就是八个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朱棣朝着承运殿内的诸位爱将说道:“今天是八月十五,本王知道你们想回家和家人过着团圆节。可是你们想过,远道而来的南军想不想过?他们是不是比你们更想家?”
“殿下,您就说吧,让我们怎么打!”
朱棣指向桌上的沙盘,手指指的方向上面插的一个小旗上面写着雄县二字。
“今年的中秋节,咱们就在这里过!”
因为元末明初的战乱,整个河北平原是人烟稀少,偌大的华北也只有北平、真定、济南三个大城市。
二十一世纪的华北平原上有95%以上的村落都是在明初,由洪武帝朱元璋建立或重建的。可以想象经过宋末、金末、元末三场天下大乱,河北已经被祸害成什么样子了。
明初时,南方仅仅是一个江西省就有一千两百万人,占到了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而北方人口最多的山西省不过才四百万人,整个河北省也不过一百万人出头。
当时华北平原上的县城大多是没有城墙的,有的县衙甚至就在田间地头树块牌子
首要问题,因为现在他手里面只有八百王府护卫了。
因为张信的告密,朱棣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不管他愿不愿意,眼下他只有华山一条道可以走了。
张昺和谢贵的人头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没有看直接让张玉、朱能二人带着人头出去招降王府外面的北平军士去了。
现在跪在他面前的二人,一个是燕王府长史葛诚,另一人是燕山护卫指挥卢振,都是朱棣的人。不过他们却选择了南京朝廷那一边,被朱棣发现后抓了起来。
朱棣的样子很是愤怒,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来自己人的背叛,敌人的明枪还会有所准备,但是自己人的暗箭却是躲都躲不开。如果不是张信的告密,或许朱棣已经死了。
朱棣指着身边一人说道:“丘福,把这两人给本王拉出去乱棍打死。”
处理完这两个叛徒,朱棣走出了燕王府,正式向自己的大侄子开战了,是日建文元年七月初四。
北平是朱棣经营二十多年的大本营,现在燕王不过是将北平城拿回来而已,除了彭二这种南京派过来的军官之外,北平城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
至此,八百人变成了四千人。
拿下北平之后,朱棣并没有在北平困守,作为大明数一数二的军事家。
朱棣知道现在自己这种情况,最需要的是进攻!在南京大军到达北平之前,尽可能的进攻!
朱棣七月初五占领北平,七月初六通州明军主动来投。张玉朱能率兵于七月初八拿下蓟州,密云指挥郭亨,遵化指挥蒋玉也投降了燕军。
而在燕王夺下北平的当天,屯兵于居庸关的都督余填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同时向南北两个方向放出了使者。南边那个是往南京的,北边那个则是驻守于开平卫的都督宋忠。
就在燕军进攻蓟州的时候,都督宋忠率开平卫的兵马也南下到了怀来。
第二天,远在北平的朱棣也得到了这些消息。
但是这些消息并不是来自于燕军的探马,而是来自于居庸关当
根本就是没有的事情,三万人带着数万俘虏,燕军如何攻城?真定城里面可是有十万南军的!野战没有勇气,守城也守不住吗?这可是明初!耿炳文又是什么人?
整个靖难之役中朱棣从来没进攻过一座坚城,记住这句话。
之所以燕军又在真定城下留了三天,纯粹是因为战利品,那些铠甲和粮草可都是用钱买不到的东西,燕军不得收拾几天吗?
以一隅敌天下,不得节俭吗?一个北平城可长不出来这些东西!
真定大战形势
第五章真假李景隆
在得知真定大败的消息后,南京的建文朝廷也马上对平燕的将领进行了换帅,将长兴侯耿炳文换成了曹国公李景隆。
大家看到了没有?朱允炆并没是一个没有主见,没有决断的皇帝。相反和晚明的大明皇帝相比,他太优秀了,毕竟是朱元璋手把手教的。
第一,他没有对前线的将领进行干预,而是百分百相信了他们。
第二,赏必行,罚必信,你打仗出了问题,甭管你是谁,你有什么背景,都能给你撤了!
从前期的耿炳文,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跟着傅友德、蓝玉北征过大漠的。明初的军功阶层还是有些力量的,说换就换!
到中期的李景隆,以及到了后来。将明军的毫无勋贵背景,战场表现优异的中层将领。例如平安、盛庸提拔起来,都是这么一个逻辑。
这么一个赏罚分明,处事果决的皇帝,怎么可能是个无能之辈呢?
既然皇帝不是无能之辈,那他所用的将领也就没理由是个无能之辈了。
说的就是李景隆!
明史记载的李景隆靖难之前的事迹只用了一句话,而这句话就足以表明了此人不是凡品。
“景隆,小字九江,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十九年袭爵,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
朱棣是被逼着造反的,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你一个藩王当的好好的,皇帝干嘛要逼你造反?难道是朱允炆有病?
可事实上朱棣确实是被逼的,就像当初朱元璋加入红巾军的原因一样——活不下去了,直到最后一刻朱棣依然还在想着南京的大侄子能饶过自己一命。
第一章靖难前夕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刚刚驾崩,刚刚即位的朱允炆就开始对自己叔叔们下手了。
以朱元璋的名义下诏,让“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直接剥夺了诸王到了京师之后可能的串联活动,手段不可谓不老辣。
同时下诏诸王国吏民之后要听从朝廷的安排,诸王也不再节制王国内的文武百官,这是削藩的第二步。
和大家想象的朱允炆不一样,作为老朱亲手培养的接班人,朱允炆是个极其狠辣,做事果断的皇帝。
当年朱元璋拿着一根荆条跟他说的时候,朱允炆就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天下,什么是皇帝,换句话说朱允炆明白政治的真正含义——不流血的战争。
朱允炆即位仅仅两个月,即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年号都没有变的情况下。
曹国公李景隆奉朱允炆的密旨,就将封在开封的五叔周王朱橚拿下,押回了京师。
即位的第二年,即建文元年四月,又连削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朱榑被软禁面南京,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朱柏却在荆州自焚而死。
两个月后又将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其他各地诸王也是胆战心惊,名为皇亲,实为囚徒。
而这时朱允炆也仅仅即位一年而已。
那么这一年的时间里,身为诸王之长的燕王朱棣做了什么呢?
答案是什么也没做。
因为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分别于洪武二十八年和洪武三十一年薨逝,因此排行第四的燕王就成了诸王之长,同时也是朱允炆最看重的皇叔。
在朱元璋的诸子中,除了嫡长子朱标外,最为朱元璋看重的就是晋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