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果子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清,我选择以身解救千万百姓:赵源赵志番外笔趣阁

穿越大清,我选择以身解救千万百姓:赵源赵志番外笔趣阁

江南烟雨秀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两年前,《江宁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下令行商偿还三百万银圆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一百万银圆,当然也正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G州。赵诚是亲眼看到伍家辉煌的,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道:“若是如此,咱们还真得好好谋划一番,单打独斗可不行。”赵源十分赞同,赵家不能将最大的肥肉一口吞下去,那样是会噎死人的,但是在选择合作人选上,也得仔细考量。在这个年代,什么生意最好做?必然是官商勾结的生意最好做。尤其是想得罪这么多人的事情,就必须靠上实力足够雄厚的实力。要知道,G州作为广右省城,鱼龙混杂,将衙署设在G州的大员就相当不少,像上面有两广总督、广右巡抚,还有地位隐隐更甚一步的G州将军,下面还有G州知府、广右学政、广右按察使、广右布政...

主角:赵源赵志   更新:2024-12-22 16:4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源赵志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大清,我选择以身解救千万百姓:赵源赵志番外笔趣阁》,由网络作家“江南烟雨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两年前,《江宁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下令行商偿还三百万银圆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一百万银圆,当然也正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G州。赵诚是亲眼看到伍家辉煌的,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道:“若是如此,咱们还真得好好谋划一番,单打独斗可不行。”赵源十分赞同,赵家不能将最大的肥肉一口吞下去,那样是会噎死人的,但是在选择合作人选上,也得仔细考量。在这个年代,什么生意最好做?必然是官商勾结的生意最好做。尤其是想得罪这么多人的事情,就必须靠上实力足够雄厚的实力。要知道,G州作为广右省城,鱼龙混杂,将衙署设在G州的大员就相当不少,像上面有两广总督、广右巡抚,还有地位隐隐更甚一步的G州将军,下面还有G州知府、广右学政、广右按察使、广右布政...

《穿越大清,我选择以身解救千万百姓:赵源赵志番外笔趣阁》精彩片段


两年前,《江宁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下令行商偿还三百万银圆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一百万银圆,当然也正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G州。

赵诚是亲眼看到伍家辉煌的,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道:“若是如此,咱们还真得好好谋划一番,单打独斗可不行。”

赵源十分赞同,赵家不能将最大的肥肉一口吞下去,那样是会噎死人的,但是在选择合作人选上,也得仔细考量。

在这个年代,什么生意最好做?必然是官商勾结的生意最好做。尤其是想得罪这么多人的事情,就必须靠上实力足够雄厚的实力。

要知道,G州作为广右省城,鱼龙混杂,将衙署设在G州的大员就相当不少,像上面有两广总督、广右巡抚,还有地位隐隐更甚一步的G州将军,下面还有G州知府、广右学政、广右按察使、广右布政使以及广右提督等文武官吏,旁边还有皇帝的家奴粤海关监督,这些大员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十分复杂。

相对而言,赵家作为地头蛇代表之一,跟各方的关系都还不错,平日里也都有一定的往来。

“与耆英合作,不亚于与虎谋皮。”

赵诚不仅仅精通军务,对广右政界也颇为了解,他直接否定了搭上耆英的可能。

当然,原因也很简单,这位两广总督属实是贪得无厌,没有半点分寸。

敲山震虎

两广总督爱新觉罗·耆英,隶満州正蓝旗,多罗勇壮贝勒穆尔哈齐六世孙,嘉庆朝东阁大学士禄康之子,来历显赫,属于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

至于此人最有名的举动,就是签订了龙鹰《江宁条约》,从此便和历史的耻辱柱钉在了一起。

当然,真要仔细论起来,这件事也不是耆英一个人的锅,上到道咣皇帝,下到八旗绿营将帅,无不要负起该负的责任,因此耆英在这件事里也不算最耻辱的,但是这人属实无能,惯于官场的和稀泥手段,凡事得过且过,能拖则拖。

此外,耆英还有这个年代里大青官员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贪墨无度,但是与其他官员不同,耆英是満人亲贵出身,能捞就捞,大鱼小虾都不放过,毫无顾忌。

跟这样的人合作,赵诚担心整个赵家都被一口吞掉。

而除了耆英之外,在G州还具备一定能量的,就只剩下了G州将军爱新觉罗·奕湘以及G州巡抚黄恩彤。

奕湘跟耆英一样,都是満州正蓝旗的宗室,但奕湘是G州将军,在政务上自然不如耆英说话管用,他也不会为赵家去火中取栗。

赵诚仔细想想,发觉也就只剩下黄恩彤这一个人选,道:“如此看来,似乎只能联络黄大人了。”

赵源却摇了摇头,道:“黄恩彤好名,此人恐怕不会跟我们合作。”

听到赵源的评价,赵诚下意识点了点头,无奈地说道:“可如此一来,怕是没有其他人选了。”

像广右布政使傅绳勋和G州知府朱绵倒也不是不能合作,但是分量总是欠缺了点。

赵源摇了摇头,道:“孩儿以为,恐怕耆英才是最佳人选,因为这个人惧怕洋人,汇丰银行有鹰国人的背景,他恐怕不敢直接对我们下手。”

没错,这就是赵源为啥死活要拉上丽如银行做这件事的根本原因,他必须拉着洋人这杆大旗,才能在广右搅动风云。


阿莱格里却摇了摇头,道:“不,全G州规模最大不能说明什么,毕竟这里还没有一家真正能够生产火枪的工厂,顶多只有一些私人作坊——但是私人作坊无法控制统一的质量以及价格。”

赵源微微一笑,“在质量上你完全可以相信汇丰,我们将专门设立质保岗位,任何一支不符合需求的火铳都不会流出工厂。至于价格方面,这一块也可以谈。”

实际上,在阿莱格里到来前,赵源就已经跟老约翰商量过机器厂第一杆制造的枪型,那就是褐贝斯燧发枪。

原因很简单,褐贝斯燧发枪的技术足够成熟,且通用性极佳,也就代表着生产褐贝斯燧发枪的成本足够低——只需要2磅4先令,如果换算成白银也就是七两到八两银子左右,如果生产的数量足够多,这个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按照赵源了解的情况,当下大青绿营中还在广泛使用火绳枪,真正意义上的燧发枪数量极少,且因为多种因素导致成本十分高昂,往往能卖到十五六两银子去。

其次,褐贝斯燧发枪也足够优秀,它从1795年开始制造,后来就被鹰军火枪制造委员会选择此枪款为首选火枪配发给部队使用,来取代已经老掉牙的1777年式火枪,而当时正值反筏战争时期,鹰国大概制造了三百万杆褐贝斯燧发枪供应给鹰民生军队以及盟军使用,而当时像普卤士和厄洛斯都曾大量装备褐贝斯,可谓是经历过战火的考验。

直到现如今,鹰民生军队的主流火枪依然是褐贝斯燧发枪,不过根据老约翰所言,鹰国为了降低仓储开支以及更新新式武器,已经开始将大量褐贝斯滑膛枪出售给其他各地,还出奇的好卖。

也就是说,只要能制造褐贝斯燧发枪,根本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阿莱格里眼睛一转,道:“我可以按照每杆褐贝斯燧发枪三鹰镑的价格收购。”

赵源摇了摇头,道:“这个价格可没有多少诚意。”

阿莱格里看了一眼老约翰,疑问道:“赵,老约翰应该跟你说过褐贝斯的造价,倘若我在殴洲采购,一杆褐贝斯可是只需要2磅4先令。”

“但是这里是G州。”

赵源对于大客户永远抱着最大的热情,他笑道:“阿莱格里,现在鹰国基本上停掉了褐贝斯的生产,而每一杆褐贝斯燧发枪抵达雅州后,它的价格就已经上涨,即便不卖给你,我也可以卖给青军,每杆褐贝斯燧发枪至少能卖6鹰镑。”

6鹰镑,也就是18两白银,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是按照赵诚所言,达成这一买卖并不是问题,因为眼下朝廷在整顿军备,各个绿营里面需要这么一批火器来填补亏空。

按照赵诚的意思,他们上报的价格是三十两白银一杆,至于多余的部分,那自然是排排坐分果果,各自分润好处了。

阿莱格里皱紧眉头,之前从鹰国运过来的褐贝斯,由于运输途中的各项成本,导致进G州的落地价直接飙升到了4鹰镑7先令,几乎是成本价的两倍。

他不可能答应赵源狮子大张口后的6鹰镑价格,但是也清楚3鹰镑怕是不能满足这个家伙的贪婪胃口了。

“3.5鹰镑,这是我做出的最大让步。”

“5鹰镑,我的让步可是更大哦。”


海国图志

说起来也是凑巧,在场的几人中,除了康以泰是南海人,其他则都是番禺人,不过换个思路来思考也很正常,因为越秀山本身就位于番禺,学海堂自然也就汇聚了番禺士林的众多名士。

几人在院子里围炉品茗,高谈阔论,除了一些学术上的问题,更多还是关于当今天下局势的变化。

谭莹沉吟道:“如今我看广右城内夷人众多,且行事多有嚣张,怕是取祸之道。”

陈澧也点了点头,道:“夷人自持武力,可横行龙国,自然别无顾忌。”

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傻瓜,他们对于局势的判断也都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鸦片之战所造成的流毒已经越演越烈,G州百姓对于洋人的态度也越发仇视,而随着这些洋人进一步在广右活动,恐怕将来还会闹出乱子来。

当然,对于谭莹、陈澧、杨黼香等人来说,他们了解到的内情并不算多,看待这件事也只能到这一层。

一旁的康以泰知道赵源对这些夷务非常精通,便主动道:“秀山,不如你也说说。”

赵源轻轻点了点头,道:“几位先生所言有理,我今日不妨做一次大胆猜测,将来夷人恐怕在十年左右还会卷土重来,再侵龙国。而这一次侵入,绝对没有上次那么简单。”

赵源所说的,正是发生在历史上的第二次鸦骗战争,发生的时间正是在1856年。

当然,对于赵源的话,其他人则都是模棱两可,静静等待着赵源的分析。

实际上,赵源也有相应的理由,他沉声道:“先前夷人入侵我龙国,表面原因是鸦片贸易,而实质上则是因为我龙国长期对其形成贸易顺差,西人需要我们的茶叶、瓷器还有生丝,他们只能拿银子来买,可是他们能对我们形成大规模输出的商品却只有鸦片,长期以来这种贸易结构出现了失衡,导致西方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龙国。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急需打开龙国的市场。”

他继续道:“在上次英夷取得了胜利后,他们就开始了加快在龙国倾销商品,像最主要的洋布,光是依靠价格战就冲垮了松、太一带的布市,导致当地很多人已经无纱可纺,即便织出来的布也很难卖得出去。”

对于生意上的事情,众人所知不多,唯有康以泰担忧道:“倘若如此,那些以纺纱为生的小民,又该如何过活呢?”

赵源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洋布质优价廉,大肆入侵的结果,就是无数纺纱小民失去生计……他们对洋人抱有敌意也是理所当然,冲突也在所难免。”

赵源继续道:“还有一点,上一次英夷自持武力打开了我龙国国门,攫取了大量利益,可是在这些贪得无厌的洋人们看来是不够的,他们知道大青的虚弱,也势必会在贪欲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再次开战.”

杨黼香感叹了一声,“国事艰危至此,确实令人难以预料。”

陈澧沉吟道:“朝廷当有所变革才是。”

谭莹却摇了摇头,道:“当今朝局昏昏沉沉,守成之世,治尚综核,而振敝举衰,非拘守绳墨者所克任也。”

这番话说得一般人就听不太明白,但是在场众人都是聪明之辈,自然明白这番话指的是谁。

意思主要说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当年的军机处领班大臣曹振镛,另一个就是现任军机处领班大臣穆彰阿。

对于前者,世人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评价。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毋庸。八方无事岁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后世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

意思很简单,多磕头,少说话,不做事,活成了一个真正的泥菩萨一般的人物。

而后者穆彰阿跟曹振镛在不作为这一点上出奇的相似,都属于那种庸庸碌碌之辈,也坐视大青国势越发衰弱。

指望这样的人变革?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了。

说到这里,话题便有些深了,也有些忌讳,便都住口不语了。

赵源却是微笑不言,他深知大青的根本弊政在于以旗驭汉,自然无法发挥最大的战斗力,而这一点压根是无法改变的,况且朝廷压根就没有被第一次鸦骗战争打痛,现在谈变革还为时尚早。

通过这段时间的谈吐,赵源的见识已经给陈澧、杨黼香以及康以泰带来了相当高的震撼,所有人都在心中给赵源贴上了一个标签,那就是此人是一个不弱于魏源的人才。

几人一直聊到夤夜,谭莹和陈澧这才各自散去,而杨黼香送赵源和康以泰出来时,沉吟道:“秀山,今日你的那些话,可切勿在外人面前提起……终究有些忌讳,于你功名有碍。”

一旁的康以泰眉头微微一皱,正准备开口反驳时,却发现赵源轻轻扯了扯他的袖子,示意他不要开口,便住嘴不说了。

“多谢黼香兄,小弟也是一时口快,绝不会在外人面前这么毫无遮拦。”

杨黼香微笑着点了点头,“秀山,你的前途甚为远大,为兄也只是担忧你因言获罪,那就不值当了。”

等杨黼香转身离开后,康以泰这个直肠子便开口道:“秀山,你说得有道理。”

赵源笑道:“黼香兄所言有理,这些话咱们放在心里就好,还是不要讲出来的好。”

康以泰点了点头,他性子直爽,但是也分得清好赖。

等赵源回到住所中时,高从哲已经呼呼大睡,而他的床头则放着一本书。

赵源走上前去,翻开书封,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

海国图志。

这个高从哲,还真是有点不服输呢。

赵源摇了摇头,他反而有些欣赏这个舍友,尽管学海堂收录过许多外界的书,但是魏源的这本书才写完没有几年,还真不是那么好找。

赵源拿起这本书,简单翻阅一番,便发现其中有不少错处。

不过这也很正常,魏源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相比起同时代的其他文人而言,已经算得上非常开明。

根据后世历史记载,《海国图志》在国内的影响力其实相对比较一般,但是传到了岛国以后,反而对岛国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推动了岛国的鸣智维新运动,被称之为岛国的“不龟手之药”。

所谓的不龟手之药,取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意思指的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赵源微微叹了一口气,脸上带着几分落寞。

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可是却惊讶地发现,眼下的确处于大变革的前夜,可正因为如此,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开始出现转变,甚至是作为接触外来事物前沿的G州,同样蒙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纱。

倘若现在是1895年,这层纱可谓是一捅就破。

可现在是1845年,也就意味着这层纱厚如墙砖,硬若金刚。


洒下香饵

对于郭实腊这个龙国通,赵源多少带着几分防备。

“郭先生,您应该知道眼下的广右可是一片热土,作为一个庸俗的人,我对财富更加感兴趣,而非上帝。如果您愿意跟我谈交易,那么在下求之不得。”

赵源言语中颇为客气,也带着几分疏离。

郭实腊的确是一个足够油滑的人物,他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反而顺势说到了贸易这个问题上。

“赵,你们的生意规模虽然不算大,可是考虑到你们家在G州关系盘根错节,想做一些事情应该并不难,你不妨看看吴健彰吴先生,他的生意可是越做越发达了。”

赵源顿时一愣,对于此时的广右商界而言,吴健彰可谓是一个真正传奇。

吴健彰是G州府香山县人士,早年间出身贫寒,以贩鸡为生,再加上小名阿爽,因此江湖人送外号“卖鸡爽”。

如今,这个不太好听的外号已经没人叫了,连洋人都改口称呼他为“爽官”。

其中的变化,自然不是因为吴健彰多么勤奋努力,而是因为他搭上了洋人的快车,颇受洋商的器重,在长期与外商交易中获得了大批财富,并让自己的同顺行成功跻身于十三行行商之列。

赵源曾经在后世看过吴健彰此人的一些记录,好像最后此人一跃成为早期上江滩的著名买办,并且还走了红顶商人的路子,不过比起后来的盛宣怀和胡雪岩而言,他的结果要好得多。

郭实腊之所以提起吴健彰,无非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竖起来的标杆。

来吧,跟着洋人干,你就是下一个吴健彰。

赵源笑道:“听说吴先生马上就要去上江发展了?”

郭实腊有些惊讶,道:“没想到你们赵家的消息够灵通的,吴先生今年去上江的事情还没几个人知道.......呵呵,等他走后,你们赵家也不是不能顶替上来。”

赵源轻声道:“十三行已经逐渐没落,也算得上是一个好机会,可是我也明白,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

郭实腊摇了摇头,笑道:“无妨,可以再看看,再看看。”

说完,他碰了一下酒杯,便转身去了其他的外商聚集处。

一旁的约翰脸上有些遗憾,他虽然能请来郭实腊,可不代表他跟郭实腊之间的关系有多么密切,这一次也是借着赵家的势希望能够跟郭实腊达成合作,这样以他的拜柯船坞也能从中捞得一些好处。

可是他没想到,赵源在这么好的机会面前居然选择了退缩,硬生生放弃了这么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不过,他也不好多劝说什么,甚至他心中也有些担忧,以赵源这个年纪,恐怕还没办法全权代表赵家,说不定这件事还有转圜的机会。

一旁的亨得勒则相对理智很多,他轻轻点了点头,道:“源,今天丽如银行的大班也在这里,我带你去见一面。”

赵源点了点头,跟着亨得勒快步走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面前。

“源,这位就是丽如银行广右分行大班亨特先生。”

赵源上前热情地握手,道:“亨特先生,您好。”

亨特也已经从亨得勒嘴里得知赵源的身份,他的态度也显得极为热情,“赵,能见到你真的太开心了。”

赵源看了一眼附近的人群,做出一个微不可察的手势,道:“也许,我们需要一个私人空间来聊聊。”

三人在约翰柯拜的引领下,一路走出了餐厅,顺着楼梯来到顶楼,只见上面放着几把椅子,还有一面小方桌。

赵源沉吟了一番,道:“当G州还只有三个外国医生,而律师们的脚步还没有踏足这里时,丽如银行成为G州的第一家银行,无论如何,你们的到来给这里的商业带来了新的可能。”

亨特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年轻的赵源,笑道:“正如你所言,我们的确是第一家。可是从0到1,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句话并非托词。

首先要明白一点,丽如银行的到来是有原因有目的的。

鹰国在青鹰战争取得胜利后,国内的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要求更多的回报,他们希望能够在鹰国海外殖民地也设立银行,来配合工业资产阶级的扩张。

在这个贸易过程中,鹰国对龙贸易几乎被东茵妒公司所掌握,通常是从鹰国运输工业品到茵妒,再从茵妒运送鸦片到龙国,再从龙国输出茶、丝到鹰国的三角贸易。

因此,为贸易提供资金周转和办理汇兑业务的金融服务也掌控在东茵妒公司手中,采用龙国汇到茵妒,再从茵妒汇到鹰国,最后鹰国汇给龙国,

但问题是,龙国还没有一个能给承担管理外汇的真正机构,只能利用国内的钱庄来负责G州到内地的汇兑,而对外汇兑则只能由这些外资银行承担。

其次,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原本附属在商业机构上的中印英三角循环汇兑办法已经出现了不平衡,也就是说东茵妒公司的汇兑业务已经不能支撑对话贸易的需求,出现了贸易买卖短缺,货币兑换和现金收支等一系列困难,于是鹰国工业资产阶级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也就有了丽如银行这种情况。

赵源通过后世的了解,很快便轻松说出了里面的具体实情,最后道:“对于你们丽如银行来说,想要快速在龙打开业务,就不可能单打独斗,你们需要找到足够的合作者才行。”

亨特点了点头,对于赵源却是越发重视起来,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对丽如银行的北景这么了解,不过跟聪明人谈事情永远都是最简单的,他直言道:“赵,那你觉得丽如下一步会怎么做呢?”

赵源明白这是一桩考验,沉声道:“丽如银行目前在龙的主要业务是汇兑,但你们的资金盘不够。”

亨特微微一怔,道:“没错,但是丽如才刚刚进入龙国,还需要一点时间。我相信只要持续经营下去,就不会是问题……”

赵源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道:“那咱们就进入正题,我有办法可以让丽如在短时间内扩大资本,加快你们的业务流转。”

说完,他如同魔鬼一般循循善诱道:“亨特先生,你想听吗?”


两亩地能养活一个人吗?

亨特下意识吞咽了一口口水,道:“赵,什么办法?”

赵源端起放在桌面上的香槟,轻轻摇晃了一下晶莹剔透的酒杯,看着里面的气泡若隐若现,道:“办法其实并不复杂,但是需要我们合作。”

见赵源这番作态,亨特微微点头,道:“不知道是什么形式的合作?”

赵源继续道:“我准备成立一家汇丰银行,承包丽如银行在大青的所有汇兑业务,以及存取款业务。另外,如果合作达成后,我可以承诺一点,一年内给丽如银行提供一百万鹰镑的流动资金,三年内至少可以提供五百万鹰镑资金。”

一听到这个数字,亨特却摇了摇头,道:“赵,你知道一百万鹰镑意味着什么吗?”

在这个时代,一鹰镑约等于三两白银,一百万鹰镑则意味着三百万两白银,而且这不是固定资产,而是流动资金。

按照丽如银行的原本规划,他们想要吸纳到一百万鹰镑的存款业务,至少要用三年,也就是每年目标仅仅只有三十万鹰镑而已。

至于赵源后面所说的五百万鹰镑,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数字,因为整个丽如银行的投资股本,也没有这么多。

在亨特看来,这无疑是异想天开。

赵源摇了摇头,道:“亨特,你的眼光应该再长远一点,在大青几百万两白银并不算多,就算是一千五百万两,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关键就在于,想要做成这件事,光靠一个人,或者一个势力还不够。”

不说别的,光是从广右十三行,就能抽出上千万两白银的流动资金。

亨特若有所思地点地点了点头,随后毫不客气地说道:“赵,可是,你怎么证明你有这个能力呢?”

赵源轻声道:“我现在没有办法证明,但是对你们来说,仅仅只是做一次小小的尝试,也并没有什么损失,不是吗?”

亨特摇了摇头,道:“抱歉,这件事情我没有办法做主,不过我可以将你的计划告诉给我的老板,他现在就在香江。当然在说这件事之前,你得给我透一下底。”

赵源想了想,轻声道:“发钞。”

从酒会上返回的路上,亨得勒望着年轻的赵源,感叹道:“真的很难相信,你居然是一个龙人。”

无论是当下还是后世,这无疑是一句赤裸裸的种族歧视言论。

但是赵源却非常理解,因为在这个时代里,龙国人无法睁眼看世界,对西方的一切事物都表示了抗拒和妖魔化,即便有少数几个开明龙国人,也只能看到西方文明的表面,却不能深入探究。

赵源十分冷静,他拧着眉心,低声道:“亨得勒,你们认为东方人不了解西方,可是你们这些表面上的龙国通,会说汉语也罢,懂得汉人习俗也好,可又何尝真正了解这个伟大的国家?”

文明的隔膜是存在的,不会因为少数人而消失。

回到赵家以后,赵源表示,自己马上就要去学海堂正式学习,但是他交代的这些事情,都不能拖得太久,机器厂那边的事情可以让弗里德和弗兰克多盯着,而亨得勒自己则需要去找一些橡胶资源以及橡胶种子,准备开始自行车计划。

另外,亨特那边也需要让亨得勒去维持联系,等对方从香江返回以后,到时候再通知他下山会谈,确定下一步。

赵源拧紧眉头,道:“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如果有些紧急事情需要协助,可以联系我二叔那边,他可以帮你。”

说完,赵源将原本还剩下的两千五百两白银,再拨出了两千四百两给到亨得勒。

“这些钱你先拿着,后面办事都需要花钱,另外汇丰银行的事情很重要,在这段时间里你要多去联络亨特,可以带他消遣一下。”

亨得勒点了点头,随即将庄票收回口袋里。

赵源虽然只剩下了一百两白银,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用来生活个几年问题也不大,更何况他接下来也没有其他个人开支。

.......

次日,赵源坐着赵家的马车,一路赶往越秀山。

回到学海堂以后,赵源径自去找了陈澧,进了他家院子才惊愕地发现,自家这位学长竟然只穿着一件竖褐,手里拿着一柄锄头,在土地上挥汗如雨。

陈澧听到声音,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是赵源以后,便轻声道:“事情都办完了?”

“办完了。”

赵源实在有些难以想象,面前的陈澧竟然还会这一手。

陈澧似乎看出了赵源眼中的惊讶,他停了下来,将锄头递给了赵源。

“来。”

赵源也没有拒绝,他接过锄头放在一边,然后脱去了鞋袜,挽起裤腿,拿着锄头便走进了田地里,他高高举起锄头,然后猛地往下砸去。

陈澧有些不屑地摇了摇头,“果然是没有干过农活的贵公子,这锄头使得完全不对。”

赵源老脸一红,别说这辈子他没有干过农活,就算在前世他也没有干过这个。

陈澧端起旁边桌子上放着的大碗茶,咕咚喝了一大口,然后亲自下田指导赵源,怎么拿锄头,怎么用力,怎么收力,一点一滴,讲得非常详细。

赵源按照陈澧的办法,果然发现挖起土来更加轻松了。

见赵源已经学会了使用,陈澧也就不再指导,转身躺在了竹椅上,懒洋洋道:“你来得有些晚,春课已经过去了,夏课还有两个月考试,在此期间你可以待在山上,也可以下山,但是不要误了夏课考试便可。”

赵源没有放下锄头,继续默默挖着土。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院子里那块土地被彻底翻了个遍,赵源才站起身,低声感叹道:“做农民苦啊。”

陈澧有些惊讶,他不动声色地说道:“为何会有此叹?”

实际上,过去并不是没有其他人来他这个小院子里,但是大部分人都在赞叹他躬耕之乐,认为他有古君子遗风。

像赵源这样直接感叹当农民苦的,还真是头一个。

赵源轻声道:“我龙国之民已过四万万,然可耕之地不过八万万亩,人均可耕之地不过两亩地,就算所有土地平均分配,就算在这块地上雕出花来,那也只有两亩地。”

“试问,两亩地能养活一个人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