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安定下来,可没想到寺庙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当时寺庙里的粮食也很短缺,僧人们常常吃不饱饭,朱元璋作为新来的小和尚,更是受尽了欺负,干的都是最累最脏的活,砍柴、挑水、打扫寺院,一刻也不得闲。
但这样的日子也没能维持多久,由于灾情严重,寺庙的香火越来越少,住持无奈之下,只好打发僧人们出去化缘,自寻活路。就这样,朱元璋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游方僧生涯,他头戴破笠,手持木鱼,背着一个破包袱,一路化缘乞讨,足迹遍布淮西大地。
在这漂泊的过程中,朱元璋见识到了各地百姓的苦难,看到了元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官吏们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敢怒不敢言。同时,他也结识了不少江湖豪杰,听到了许多关于反抗元朝统治的故事,这些经历在他心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也让他增长了见识,磨炼了意志,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坚毅、果敢的人。
有一次,朱元璋在化缘途中遇到了一伙强盗,强盗们见他衣衫破旧,以为他身上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便拦住他索要财物。朱元璋虽然害怕,但却没有退缩,他据理力争,说自己只是一个穷和尚,身上一无所有,强盗们不信,便要动手搜身。就在这时,一位路过的壮士出手相助,打跑了强盗,朱元璋对这位壮士感激不已,两人交谈一番后,发现彼此都对元朝的统治愤愤不平,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位壮士后来还成了朱元璋起义路上的得力帮手。
三年后,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只想着混口饭吃的小和尚了,他心中有了更大的抱负,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这个黑暗的世道。
第三章:投身起义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率先揭竿而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