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治的其他类型小说《皇帝有啥好,还是散王爽李承乾李治》,由网络作家“二二的柴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彼其娘之,孔颖达顿时在心里骂起了国粹。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子亲自撰写的《百家姓》竟然没有将皇族姓氏排在首位。他就想问,太子殿下,你是不是有毛病啊,你自己就是皇族之人,你为什么不把皇族姓氏排在首位?完了,这会自己是要背锅了,孔颖达严重怀疑太子殿下是不是故意的,就为了报复自己经常向陛下告他的状,有可能,可能性非常大。不行,这口锅太大了,要是砸下来,自己是要掉脑袋的。想到这里,孔颖达赶忙颤抖着道。“陛下,陛下,这《百家姓》和《三字经》根本就不是臣所著。全部都是太子殿下亲自撰写的,是殿下胁迫臣,要臣冒领这功劳,陛下,您可要明鉴啊……”“胡说八道。”李世民听完孔颖达这些话语,神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更严肃了起来。“孔匹夫,你胆子越来越大了,太子如今...
《皇帝有啥好,还是散王爽李承乾李治》精彩片段
彼其娘之,孔颖达顿时在心里骂起了国粹。
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子亲自撰写的《百家姓》竟然没有将皇族姓氏排在首位。
他就想问,太子殿下,你是不是有毛病啊,你自己就是皇族之人,你为什么不把皇族姓氏排在首位?
完了,这会自己是要背锅了,孔颖达严重怀疑太子殿下是不是故意的,就为了报复自己经常向陛下告他的状,有可能,可能性非常大。
不行,这口锅太大了,要是砸下来,自己是要掉脑袋的。
想到这里,孔颖达赶忙颤抖着道。
“陛下,陛下,这《百家姓》和《三字经》根本就不是臣所著。
全部都是太子殿下亲自撰写的,是殿下胁迫臣,要臣冒领这功劳,陛下,您可要明鉴啊……”
“胡说八道。”李世民听完孔颖达这些话语,神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更严肃了起来。
“孔匹夫,你胆子越来越大了,太子如今也才十二、三岁,况且你自己也说,太子三天两头不去你们那里上课。
他怎么可能撰写得出这《三字经》、《百家姓》?你竟然敢污蔑当朝太子,你九族是不是都不想活了?”
孔颖达这回是真的被吓得尿裤子了,他心里那叫一个悔啊。
早知道,打死也不能答应帮太子殿下瞒着这件事情。
自己一点好处没有捞到不说,现在算是把自己坑惨了。
要是陛下真的追究起来,不但自己要死,还会害了自己家人,太子殿下啊,你怎么如此坑啊。
孔颖达尽管觉得可能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了,可依旧想要自救一下,便涕泪横流的辩解道。
“陛下,陛下,臣真的没有胡说八道,这《三字经》和《百家姓》的确都是太子殿下所编撰。
两年前,九皇子刚周岁的时候,太子殿下就来找臣,询问有没有适合孩童的启蒙读物,陛下,您是知道的,在此之前基本没什么专门适合孩童的读物,非要说的话,也就《千字文》勉强算。”
孔颖达生怕李世民会因为这事斩了他脑袋,所以就竹筒倒豆子,将事情全部抖了出来。
“太子殿下很是不满,便亲自提笔写下了《三字经》,说是要送给九皇子当启蒙读物。
臣看了顿时惊为天人,可殿下非要臣冒领了这功劳,臣也无可奈何,陛下,臣说的句句肺腑,绝无隐瞒,您可要相信臣啊。”
李世民看着此时已经被吓得魂不附体的孔颖达,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他就说嘛,这事情肯定另有玄机,真没想到,自家好大儿性情如此谦逊。
明明撰写出了《三字经》和《百家姓》如此优秀的孩童启蒙读物,却丝毫不贪功,反而把功劳全部推给别人。
对此,李世民心里非常得意,高明啊,你没想到吧?纵使你隐藏得再好,阿耶轻易便能将你最大的秘密探查的一清二楚。
他惬意的从皇座上站起身,走到瑟瑟发抖的孔颖达身边,将他扶了起来。
“好了,孔爱卿,既然这件事情与你无关,朕也不好怪罪于你。
不过,朕得提醒你一句,今日之事,你不准和任何人提及,明白否?”
“明白,明白。”孔颖达脑袋点得跟小鸡啄米似得,生怕李世民反悔。
随后,李世民就吩咐侍卫将忐忑不安的孔颖达送回了家。
孔颖达离开后,李世民心情愉悦的提起毛笔继续审批起了奏折。
在审批到第四封的时候,他脸上笑意消失了,眉头紧锁起来,对着张阿难道。
“让左卫府中郎将李君羡来见朕。”
作为皇帝的近侍,张阿难明白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赶忙领旨离开了。
可看着奏折的李世民眉头却越皱越紧,似乎遇到了什么天大的问题。
等李君羡跟着张阿难来到了甘露殿,赶忙恭敬的对着李世民单膝跪地。
“臣李君羡叩见陛下。”
李世民这才缓缓抬首看向李君羡,并摆手示意张阿难离开。
张阿难微微颔首,缓缓退出了甘露殿,麻溜的把大门给关了起来。
李世民眼眸四下看了看已经只剩下两人的大殿,这才拿着那份令他头大的奏折起身,走到李君羡面前,把奏折递给了对方。
李君羡赶忙双手将奏折接过,仔细的翻看起了奏折上的事情,顿时冷汗涔涔了起来。
李世民俯视着李君羡,用冷漠的话语道。
“李君羡,朕去年就让你去调查这隐龙卫,整整一年了,你怎么一点儿东西都还没查到。
现在隐龙卫都跑去辽东郡了,你竟然没得到一点风声,让朕太失望了。”
李君羡感受着皇帝那威严而冷漠的目光不由冷汗直流。
他也很头疼啊,这叫隐龙卫的私军是最近两年才忽然崛起的,势头非常猛。
这支隐龙卫人数不详,但绝不会超过三千之数,只是他们配备有已经失传已久的诸葛神弩。
还有一种能够爆炸的神物,一旦炸开,其声响如同雷霆炸响,非常恐怖。
在前年和去年大唐灭东突厥的战斗中,这支隐龙卫总是抢占先机,在漠北左冲右突,打得东突厥节节败退。
大唐十几万大军只能在后面收玉米,完全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这支隐龙卫来无影去无踪,他们想要追上对方,搞明白对方具体什么身份都做不到。
都说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陛下在听说了这支隐龙卫的恐怖以后,不由得对隐龙卫上了心。
他总觉得这支隐龙卫很可能和曾经的息隐王李建成有关,令他时常夜不能寐。
李君羡觉得陛下多虑了,息隐王李建成都已经被宰五、六年了。
连残党都被肃清得差不多了,怎么可能还会折腾出这样一支强悍的私军呢?
更何况,这支隐龙卫从来没有表现出有危害大唐的迹象,甚至还帮着大唐将东突厥打得丢盔弃甲,让大唐在与东突厥的对战中,取得完胜。
正因为如此,李君羡都怀疑这是陛下秘密建立的私军,偏偏他还装作一副不知道的样子。
如果这隐龙卫不是陛下秘密建立的私军,他真的想象不到这支私军的创立者是谁。
现在感受着陛下越来越凌厉的目光,李君羡下意识缩了缩脖子,赶忙禀告道。
“陛,陛下,臣也没办法,这隐龙卫实在太神秘了,神秘到根本无法派人渗透进去。
过去一年臣一直在努力调查他们,可是都没找出结果,好像他们彻底消失了一般,请陛下治臣失职之罪……”
李世民看这些臣子的反应,也是相当满意,抬手指了指李承乾,乐呵呵的笑道。
“实不相瞒,这些都是太子为稚奴专门向孔卿求取所得,朕看了后觉得非常不错,便让人誊抄出来,希望能就此推广下去。”
“???”正在人群里的孔颖达满头都是问号,看向李世民的双眸中满满都是疑惑。
陛下,臣昨日不是都跟您说清楚了吗?这些都是殿下所撰写,不是臣,您怎么又把功劳推到臣头上了?
而李世民感受到来自孔颖达不解的目光,暗戳戳对他使了个眼色。
当即孔颖达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他心里感叹,这父子俩怎么一样狗啊?看来这锅还是得自己背。
魏征闻言,双眸打量了李承乾近十秒时间,这才感叹道。
“这两本读物竟然是太子为了九皇子的教育问题,亲自向仲远兄求得,真是兄弟情深啊,这样的兄长,别说在皇室,就算在民间也难能可贵。”
“是啊,皇室里面这样的兄弟之情极为难得,朕当初要是有这样一位兄长,也不至于,哎……”
李世民重重叹息了一声,看着李承乾的眸光越发满意。
李泰听闻李世民这番话,顿时嫉妒得要命,明明自己和太子才是相隔一年出生的亲兄弟,太子却对自己从来都没这么好过。
别说是让太子亲自为自己向他人求取些东西了,就算那些东西原本就是太子的,哪怕他不要的,他也绝对不会送给自己。
凭什么太子对九弟那么好,对自己却始终抱着有强烈的戒心?难道就因为自己想争那太子之位?
可这不是理所应当吗?自己比他李承乾不是更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吗?他李承乾除了嫡长子身份,还有什么能比自己好的???
李泰在心里做下决定,既然皇兄不给他那些东西,那他就靠自己能力去争取。
他李承乾有什么资格当太子,明明自己比他出色得那么多,明明自己诗才横溢,明明自己书画精通,阿耶凭什么不愿意把太子之位给自己?他是眼盲心瞎吗?
还有九弟,他凭什么一出生就倍受阿耶、阿娘和皇兄的宠溺,他就想要问一句到底为什么?
李承乾隐隐感觉到来自李泰心里各种羡慕嫉妒的情绪,回眸淡淡瞥了他一眼。
看来四弟刚才的阴阳怪气没能成功让阿耶狠狠教训自己,令他心态有些失衡了。
果然这家伙还是和原历史中一样,一直都想扳倒自己,以求坐上太子之位。
可愚蠢的四弟不会知道,他纵使是阿耶最宠爱的儿子,阿耶会从小到大一直宠溺着他,放任他野心不断膨胀。
可只要他一直野心勃勃,妄想坐上不属于他的位置,他最后的一切都会变成水中花,镜中月。
李承乾在心里轻轻叹息了一声,就没有再去搭理李泰,肃穆起神情,继续参与早朝。
一部分大臣们在听闻《三字经》和《百家姓》是太子为了九皇子教育问题,专门向孔颖达夫子求取而来,不由得感叹太子对九皇子的宠溺程度。
另一部分大臣则是在感叹孔颖达不愧是孔圣人的直系子孙,在儒学方面造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否则怎么能编撰出如《三字经》这般精练,又饱含教育意义的启蒙读物呢?
孔颖达感受着不少同僚那钦佩的目光,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让他都想要在地上找个缝钻进去。
关键在这时候,陛下还一脸赞赏的看着他,不吝夸赞道。
“孔卿真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你肯定明白朕想要将科举制度发扬光大的决心吧。
若是孔卿能在三日内多编撰几本类似《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孩童启蒙读物,朕会非常欣慰的,还请孔卿能多花费些心思……”
“……”孔颖达现在有点想哭,陛下啊,臣昨日就再三声明了,不论是《三字经》还是《百家姓》都不是臣编撰的,是太子殿下所著。
您想要类似的孩童启蒙读物,您倒是去找您那宝贝儿子啊,您找微臣干什么?您这不是为难臣吗?
还是说,您就想要臣去求太子殿下,让他再编撰几本类似的读物?开什么玩笑啊,您要面子,臣就不要面子的吗?
哎……孔颖达在心里暗暗叹息,早知道当初就算会冒犯太子殿下,他也绝对不会答应太子殿下去冒认编撰《三字经》的功劳。
接下来,早朝内容基本都是各级官员写在奏折上的内容,由于昨天晚上没休息好,李承乾听着听着就快睡着了。
要是现在给李承乾一把椅子,他刚坐下,呼噜声肯定能响彻整个太极殿,没办法,实在是太困了。
刚一散朝,程咬金便私下里去联系他那些关系比较好的同僚今晚前去宿国公府喝酒。
尽管那些官员不知道今晚到底是什么好日子,可既然宿国公都热情相邀了,他们也不会去拂他的面子,于是这些大臣都纷纷拍胸脯保证,今晚一定会早早到场。
闹哄哄的气氛让昏昏欲睡的李承乾清醒了过来,听说程咬金邀请好友今晚去宿国公府喝酒后,不免有些错愕,这程咬金也太着急了吧。
不过他自然对此没任何意见,只要那些官员去了宿国公府吃到用雪花盐,白糖、生抽、孜然等调料搞出来的烤肉,绝对能让他们流连忘返。
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安排人将那一仓库的好东西全部给卖了,绝对能赚一笔养老钱。
得亏唐初政策宽松,要是放到唐中期,至少雪花盐他是不敢拿去卖了。
不过……李承乾打了个哈欠,好困,现在自己还是先回东宫睡觉去吧。
可没想到的是,他刚出太极殿没一会,孔颖达便苦兮兮的找上了他。
“殿下……你可得帮帮老臣啊,《三字经》和《百家姓》可是你……”
他还没说完,李承乾赶忙上前用手捂住了他的嘴,将他拉到一处偏僻角落,没好气的说道。
“孤都说了《三字经》和《百家姓》就是夫子您撰写的,您可不兴胡说八道,要是说漏了嘴,小心孤跟您翻脸。”
该高兴的是,恐怕三天内,孔颖达、杜正伦、魏征等文人便会跑去李世民面前,请求收李治为弟子。
如此一来,李世民肯定会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只要让人去查,在知道年仅三岁的李治一连作出三首足以流传千古的好诗以后,他肯定会越发看重这嫡幼子。
再加上自己这太子现在摆烂,连课都懒得去上,还被孔颖达那老家伙上门告了状。
李承乾觉得就算李世民再怎么宠溺自己这嫡长子,可太子之位也得被动摇一下了吧?
若自己再三天两头加把火,让李世民那老登知道,自己就是个扶不上墙的烂泥,说不定他哪天就会有想要废了自己这太子的念头。
而且这次还一箭双雕的狠狠抽了越王李泰的脸,将他的脸摁在地上狠狠摩擦,之前李泰一向自诩才华横溢,书画精通。
现在李泰于诗词一道被三岁的小李治秒杀得渣都不剩,想来李世民那老登应该也不会原本那般看重他了吧?
令李承乾郁闷的是,那些官员们一个个就知道烤肉好吃,就不想想这么好吃的烤肉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样他那一仓库的雪花盐、白糖等调料该怎么卖出去啊,怎么才能让他多赚点钱养老啊?哎……
李承乾暗暗叹息了一声,搞得小李治困惑的歪了歪脑袋,自家皇兄怎么了?难道是因为他在担心扇了四哥以后,会被阿耶惩罚?
想到这里,小李治凑到李承乾身边,轻声安抚道。
“皇兄,皇兄,你别担心,你打了四哥那一巴掌是在帮四哥打死脸上的蚊子,稚奴和诸位皇兄都可以作证,阿耶不会惩罚你的。”
“啊?”李承乾神情一愣,很快反应过来这小家伙误会了,便坏笑着道
“为兄去扇你四哥可不是真的为了打他脸上的蚊子,实在是你四哥咄咄逼人了,为兄想给他个教训,仅此而已。”
“呃,原来是这样啊?”小李治想了想当时场景,也恍然大悟,不过他依然信誓旦旦道。
“皇兄,你那一巴掌就是在帮四哥打脸上的蚊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目的。”
“好,好,就如你所言。”李承乾微笑着用手轻轻捏了捏李治的小脸,满脸宠溺之色。
刚把小李治送回到立政殿,李承乾就被长孙皇后轻轻拧住了耳朵,轻声训斥。
“高明,你今晚在宿国公府做了什么?怎么你四弟脸都肿了?”
尽管长孙皇后一副很生气的模样,可是手上却舍得用力,故李承乾耳朵都不曾红一下,可小李治却赶忙去安抚自己娘亲。
“阿娘,皇兄没做什么事情,四哥脸上肿了是因为他脸上有一只好大的蚊子,那蚊子血吸得肚子都鼓鼓的,皇兄看到后,就赶忙出手帮他把脸上蚊子打死了,顶多就是皇兄用力多了一点。”
“真的???”长孙皇后想到李泰那肿的有些高,又黑漆漆的左脸,总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打只蚊子需要用那么大力气吗?她总觉得那一巴掌多少掺杂点私人恩怨。
可小李治却连连点头附和道:“阿娘,稚奴没有撒谎,你不信可以唤三哥、五哥,六哥他们一同来询问,大家都亲眼目睹的。”
长孙皇后见小李治这副一本正经的神情,顿时松开了李承乾的耳朵,还温柔的摸了摸他的脸颊道。
虽然武将们没有主动去接受李承乾这一礼,可他谦逊的态度让在场武将们都不由得生出强烈好感。
瞧瞧他们大唐的太子,半点架子都没有,竟以子侄的身份给他们行礼,这一行为放在大部分太子身上都是不敢想象的。
“殿下,您这就有些折煞老臣们了。”英国公李勣和翼国公秦琼赶忙将正在作揖的李承乾给扶起。
卫国公李靖也对李承乾说道:“殿下,您是君,我们是臣,怎么能让殿下给我等行礼呢?”
李承乾微笑着摇了摇头,对那些武将们回道。
“诸位叔伯,承乾现在是以子侄的身份给你们行礼,无关身份高低,更何况各位叔伯都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
没有诸位叔伯在战场的舍命厮杀,焉有我大唐今日的万家安宁,诸位叔伯当得起承乾这一礼,就算是阿耶知道了,他也不会怪罪于承乾的。”
李承乾低头看向逐渐从晕厥状态恢复过来的小李治,笑容可掬地说道。
“稚奴,来给诸位叔伯见个礼,这些叔伯都是我大唐的肱骨之臣,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大唐的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大唐的盛世繁华。”
刚从晕厥状态恢复过来的小李治感受到自家皇兄那鼓励的目光,也上前两步,对着一众武将抱拳作揖。
“稚奴见过诸位叔伯,祝诸位叔伯长命百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停!停!停……”李承乾嘴角抽了抽,赶忙喝止了他,这些话是过年时候,他专门教小李治给别人拜年用的,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还记得。
只是这小子祝这些叔伯长命百岁的时候,有考虑过李世民那老登的感受吗?
历史上,李世民尽管不是刘邦、朱元璋那种喜欢疯狂屠戮功臣的狠人,可是也杀了小部分功臣。
而且他还曾怀疑过重病的李靖是否想学司马懿装病夺取大唐政权。
也不怪李世民会那么不放心,毕竟李靖是大唐军神,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在大唐军队中声望高得离谱。
若是李靖真的能长命百岁,恐怕在李世民即将驾崩的时候,会忍不住把这位功臣给宰了,否则唐高宗李治根本不可能压住这样拥有赫赫战功的恐怖存在。
李承乾、小李治和一众武将们在宿国公府外寒暄了一会儿,宿国公程咬金就快步从府内走了出来,对着李承乾和小李治微微颔首道。
“太子殿下,九殿下,你们来了,里面请,里面请……”
然后程咬金又乐呵呵的对着秦琼、李勣和李靖、尉迟恭等官员笑道:“诸位好兄弟,快里面请,今晚咱们一定不醉不归。”
秦琼见到乐呵呵的程咬金,抬手在他肩膀上轻轻砸了一拳,疑惑的问道。
“知节,今日你喊着我们这些兄弟来喝酒,是什么特殊日子吗?我不记得你和弟妹们寿诞是今日啊……”
“是啊,知节,好好的让我们这些兄弟们来府里喝酒,连原因都不告诉我等,搞得我们连筹备些什么礼物都不知道。”
李勣也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一副责备的模样。
“还能是什么原因?就是俺老程家凌晨有头牛想不开,撞墙死了。”程咬金脸上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神情。
“要知道,俺老程家昨日才刚刚有一头牛想不开上吊自尽了,今天就又发生了这样白发人送黑发牛的事情,俺老程家人丁不旺,吃不了那么多牛肉,就干脆请各位好兄弟们一同来喝酒吃肉,省得浪费了不是?”
“呃……”李承乾和在场一众武将们嘴角一顿狂抽。
好吧,这程咬金是懂得钻空子的,大唐不准再宰杀耕牛,若是官府查到民众和官员私自宰杀耕牛,是会被判刑的,大概是一年半的样子。
可现在是这些耕牛自己想不开,自杀的,既然死都已经死了,总不能浪费吧?
当然朝廷怎么可能会相信耕牛会想不开上吊自杀、撞墙自杀的?可那又如何呢?宿国公府哪个月没有几头牛摔死或撞墙死的?
陛下总不可能真的为了那些耕牛,把程咬金这位国公给下狱吧?
李承乾和一众武将们都心领神会的笑了笑,纷纷朝宿国公府内走去。
刚走进宿国公府,看到偌大的院落中摆放着四座烤架和几十张长桌,得亏宿国公府占地面积非常大,因此哪怕摆放了这么多烤架和桌子,院落依旧显得非常宽敞。
四座烤架旁早已有厨子手法娴熟的在烤着肉,因此整个院落都弥漫着诱人的烤肉香味。
特别是胡椒和孜然的联袂加入,让刚刚进入宿国公府的一众武将们都不由得猛吞起了口水。
纵使他们吃过很多烤肉,比如烤牛肉,烤羊肉,甚至烤野猪肉,可是从来没闻到过这么香的烤肉,哪怕有放入号称“香料之王”的胡椒,可那香味和眼前这烤肉闻起来也差了不少。
这烤肉里有一种浓郁而独特的香气,正疯狂刺激着他们的味蕾,让他们不可抑制的口水直流。
“哇……这肉到底怎么烤的,好香啊,咕噜……”尉迟敬德猛吞了口唾沫,快步跑到一处烤架面前,迫不及待的对着厨子道。
“有没有已经烤好的,能不能让俺先尝尝味,太香了,俺感觉快要把舌头吞掉了。”
那厨子歉意的看着尉迟敬德道:“国公爷,您等等吧,这肉还没烤好,要是吃了半生不熟的,怕是要生病的。”
“那你快点,快点……”尉迟恭闻着在厨子手里烤得滋滋冒油,散发着无比诱人香味的烤肉,眼睛都看直了。
乖乖,这烤肉下料好足啊,每串都有半斤肉,绝对能让他们吃到爽。
“哈哈哈,大老黑,你那么急着干什么?不就是一顿烤肉吗?瞧把你给急的,好歹也是一位国公,这副模样也不嫌丢人。”
程咬金看到尉迟恭那副模样,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完全忘记昨日在东宫,李承乾烤肉的时候双眼几乎快长到烤肉上的模样。
秦琼、李靖和李勣等人纵使没有像尉迟恭一样失态,可也围在了那烤架面前,眼睛更是直勾勾看着厨子手上那烤得滋滋冒油的肉串。
那一个个望眼欲穿的模样,令不少才刚刚走进院落的官员都不免错愕。
咋了,到底咋了,这些国公爷怎么眼睛都看直了,难道是在观赏某位大美人???
李泰的言论让全场官员都窃窃私语了起来,李世民听着这些话,不由得紧皱眉头。
这四儿子貌似在火上浇油啊,他不是一向乖巧懂事吗?这回怎么感觉有点李元吉那家伙的影子,令李世民相当不悦。
李承乾听着李泰阴阳怪气的话,眼睛微眯了起来。
果然此弟不宜久留,小时候这四弟还算好,可随着年龄越大,心里野心也越膨胀,现在都敢在大庭广众下阴阳他了。
要不是大殿内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他高低要抽这家伙两个嘴巴子。
那么多奏折,自己光是将它们全部看两遍,都要花费一整夜的时间,更别说还要审批了。
沉吟了片刻后,李承乾才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神情肃穆的回道。
“阿耶,儿臣这样做也是有深意的,儿臣就想问问您,很多官员递交上来的奏折是不是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认真看了一,两千字,还没看明白奏折要表达何意。
儿臣就不理解了,奏折要写这么多废话干什么?奏折最重要的不是应该用最简明扼要的话语,让咱们看明白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我记得有一封奏折不断引经据典,写了三千多字了,看了前面两千多字,我都没看明白它具体要表达什么。
如此不但浪费臣子的时间,还浪费您的时间,简单五,六百字把事情说清楚,难道不好吗?”
李承乾一番话让李世民脸色好看了许多,甚至有发自肺腑的认同感。
他觉得李承乾说得没毛病,那些文臣写奏折的时候,总喜欢文绉绉的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好像不长篇大论就没办法表露他们的才华一样。
有官员开头就是臣听闻XX说过什么话,随后通过这些话语去引导出一大堆的内容,关键一、两千字看下来,真还没看明白这些官员到底要表达什么。
更折磨人的是,你若不仔细去瞧,很可能会误会了这奏折的意思,万一奏折批错了,闹出了笑话,丢的只会是自己这皇帝的脸面。
就在这时候,李泰毕恭毕敬的对李世民作揖道。
“阿耶,这样恐怕不好吧?从古至今的奏书不都是那样写的吗?哪有限制奏书顶多在五六百字的?五、六百字,恐怕连大臣们要上奏的事情都表达不清楚吧?”
“呵呵,四弟你这就错了。”李承乾轻笑了一声,开口反驳。
“四弟,你可知道诸葛丞相的《出师表》全文多少字?就让皇兄来告诉你吧,《出师表》总共六百来字。
就这短短六百来字将诸葛丞相对汉室的忠心表达得清清楚楚,也将他要北伐的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孤就想问问,如今我大唐山河海晏、国泰民安,到底有什么事情用五,六百字表达不清楚的?你告诉孤。”
李泰也没想到,李承乾会来这么一手,嘴巴张了张,也没能回答他的问题。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重重的点了点头,威严的目光扫视了群臣一眼,才缓缓开口道。
“太子给的建议非常中肯,很多大臣所写奏书的确长篇大论。”
他拿起奏折中字数写得最多的那份,摊开来给所有人瞧了瞧,总共有几十页在那里。
“看到没有,这就是你们这些文臣写的奏书,三千多字的内容,就算是朕批阅也要先看上两刻钟以上,朕觉得太过了。
给朕传令下去,以后官员上书的奏折,一般不能超过五百字,特殊情况下也最好保证在一千字以内,谁要是敢违逆,朕就将他杖责三十,明白否?”
李世民这番威严的话让满朝文武赶忙连连点头,本来他们还以为陛下会因为太子偷懒的事情而大发雷霆。
毕竟那些官员辛辛苦苦写了几千字的奏书,而太子殿下居然就写了“废话太多,不予审批”八个字,实在是敷衍了事。
可太子就那样简单的一番话,不但免去了要被责罚的风险,甚至陛下还要求官员以后把奏折控制在五百字以内,可见陛下对太子到底有多宠溺。
李泰听到阿耶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方案,顿时双眸瞪得老大,满脸都是不可置信,自家阿耶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拜托,阿耶,那可是奏折,皇兄对奏折如此敷衍了事,您竟然就这么不生气了?
您脾气是不是也太好了,要是这奏折放在孩儿身上,孩儿如此敷衍了事,您是否也会这样不生气?恐怕不见得吧?
就这样,奏折一事匆匆揭过了,随着大臣悉数到齐之后,每日早朝也就正式开始了。
首先李世民说了有关于普及孩童启蒙读物的事情,并将《三字经》和《百家姓》的誊抄本发给文武大臣们传阅。
孩童启蒙教育的事情,在文武大臣们看来并不是小事,贞观元年的时候,陛下不是还颁布法令,要效仿隋朝的科举制吗,网罗天下人才吗?
可是一直以来受教育的权利基本都在那些世家门阀的手中,平民百姓想要出一位人才可是很困难的,其中没有合适的读物便是一大难点。
这《三字经》和《百家姓》读起来可以说朗朗上口,尤其是《三字经》,简直就是一大经典。
诚然《三字经》看起来非常简单,好似在座的文臣都能轻易编写出来。
可要精练成三字一句,朗朗上口,还包含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方面知识却极为不易。
只见房玄龄看完《三字经》后,连续说了几句“妙啊,妙啊……”。
魏征也对着李世民微微行礼以后,才开口道。
“陛下,不知这《三字经》和《百家姓》的编撰者是谁?臣感觉非常不错,的确很适合当孩童的启蒙读物。
在此之前能作为孩童启蒙读物的书籍几乎没有,现在能多两本孩童启蒙读物,也是造福于民了,陛下圣明。”
李承乾看着房玄龄和魏征那夸张的表情,嘴角一顿狂抽,呵呵,有必要那么夸张吗?
改天我要是把这《弟子规》、《幼学琼林》和《增广贤文》全部折腾出来,你们还不得表现得更夸张?
最新评论